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人物素描院士何继善(18)

来源:哲学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改进以后,又是好评;不久,又被何继善挑剔出不足;又继续改进……终于,有了让何继善自己比较满意的仪器!国家批准成批量投入生产。反反复复研究

改进以后,又是好评;不久,又被何继善挑剔出不足;又继续改进……终于,有了让何继善自己比较满意的仪器!国家批准成批量投入生产。反反复复研究改进的仪器,原理和创新性能优越,很快在全国得到推广应用。

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找到的金属矿,经济价值达150多亿元,已创经济效益近2个亿。运用双频激电仪找到了一大批矿产资源,寻找地下水源的成功率也在95%以上……

其实,以何院士现在的身份地位,完全没有必要那么辛苦,那么事事亲力亲为。灵魂无时无刻不在创新中舞蹈的科学家,不需要有形的舞台,他该有的是大至无形、大至无边的理念。但创新、发明已经逐渐成了何继善的一种习惯。不仅表现在他事事都独辟蹊径,还体现在他不畏艰难、敢于挑战上——小到生活中用蜂蜜治病,大到勘探地球深处,一辈子,何继善的发明不断。无人直升机上的抗干扰磁力仪、压制了电磁感应耦合效应的大深度激电仪,都是何继善想到了就去做出来的新发明。

理论指导下的实验,让一台台技术含量高、可广泛用于找矿及其他领域的先进仪器频频诞生:“K-1抗耦电仪”“C-1微测深仪”“S-2双频道数字激电仪”“F-1频域(谱)激电仪”“C-2交流电阻率仪”“高精度电提取仪”。

不一样的结果还体现在一篇篇论文的接连诞生:《双频激电法研究》《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频率域电法的新进展》……

一双大手就这样刻画着一个科学家的人生,让他带着汗水、带着心血、带着理想、带着拼搏,从实验室到广阔的野外,走到了行业领头人,走上了显赫的国际舞台……

就是年龄大了,从岗位上退下来后的何继善,那双大手依旧没停着。他干什么了?告诉你,“大手”牵“小手”,科普时常走。

肩:担风雨更扛民意

生活中,找一个人好找,找一副敢于扛事儿的肩,太难。

何继善是什么时候让理想在肩上筑巢的。像他自己所说:一个对社会、对亲人不承担些责任的男人,是不配有一副肩膀的。他的倡导、反映都充分考虑广大群众的切身感受,发明、提供都充分考虑群众的实际需要。群众期盼的、欢迎的,就全力以赴做好。

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智慧的增长和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担起科学为人民的职责,才是一个科学家应有的品格。

1998年,何继善在巴西进行学术访问时,在电视上看到了中国国内洪水肆虐的灾情报道。那场被称为百年未遇的大洪灾,紧紧揪住了何继善的心。

何继善注意到,在那场洪灾中,溃堤是汛期的最大灾害,而管涌是导致溃堤的“第一杀手”。当时在国内,管涌探测几乎全靠人工拉网式沿堤巡查或派潜水员水下摸探,效率低,危险性大,结果也不精确,防范效果也就防不胜防。当时,身在异国的何继善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同行者说:“回去以后我要解决这个问题。”

果然,何继善一回国,就马上投入到了对管涌的探测研究。其实,何继善从前研究的专业方向,是对地下矿物的探测,而对堤坝下那些空空洞洞形似无物的莫名之洞,他对它们诡异的存在可以说知之甚少。而且,无论从专业角度看还是从工作职责,这都不是何继善的分内工作。但是他却义无反顾地开始了征服管涌的研究工作。

沿袭“双频激电法”“广域电磁法”“伪随机信号电法”等科研导向,何继善经过夜以继日的研究和探索,创立了一套探测堤坝管涌渗漏隐患的全新理论——“流场法”理论,并由此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堤坝管涌渗漏探测仪”。

此后,这套仪器在全国准确测定了110多处江堤管涌和20多个水库大坝渗漏点。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利用这种仪器,成功探测了德阳市的继光水库等3座高危险情水库9个渗漏进水口,为大坝除险发挥了重要作用。

巧的是,“堤坝管涌渗漏探测仪”刚一问世,就在人称“长沙头上一盆水”的株树桥水库用上了。

1998年底,何继善来到株树桥水库。当时,国内外没有查找管涌的方法和仪器,这个居同类水库世界第二位的巨大水库,比长沙城水位高出120多米,严重的管涌渗透,每秒漏水1.6立方米,让人整天提心吊胆,像“长沙头上一盆水”,稍有倾泻,偌大的长沙城随时就会汪洋一片。

该水库总容量2.7亿立方米,到何继善他们接手,水库已是名副其实的险情水库。

水库水深达50多米,漏水处上面覆盖了六七米厚的石渣等复杂沉积物。数年来,每当汛期来临,堤坝外面就会防不胜防地出现多处漏点,让人心里惴惴不安。而那些诡异的渗漏点几年来都没有找到。如果大坝一旦发生险情,其后果不堪设想。为了解决管涌探测难题,何继善在这里一蹲就是数月。第二年春节,他基本没回家。

文章来源:《哲学研究》 网址: http://www.zxyjzzs.cn/qikandaodu/2021/0515/892.html



上一篇:哲学家谈语言和语言生活
下一篇:从逻辑学的工具性看逻辑学与哲学

哲学研究投稿 | 哲学研究编辑部| 哲学研究版面费 | 哲学研究论文发表 | 哲学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哲学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