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人物素描院士何继善(15)

来源:哲学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何继善多次说过,他感谢那段让他有史以来如此长时间地贴近土地,贴近深藏富矿、闪闪发光的地方。就在大好河山面前,儿时的片片段段开始浮现在眼前

何继善多次说过,他感谢那段让他有史以来如此长时间地贴近土地,贴近深藏富矿、闪闪发光的地方。就在大好河山面前,儿时的片片段段开始浮现在眼前,仿佛都给他灵感、给他悟性。他感觉他在慢慢读懂它们,并能与之倾心交流。

何继善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的学术研究已进行到一个新的突破节点。

技术从来就是被理论支撑、引导的。应用地球物理学家何继善先生自然深知此理。正因为如此,他花在理论研究上的时间和功夫并不少于他发明和研制诸多探测仪器。

有趣的是,1978年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何继善的“电阻率法消除异常干扰研究”获得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而这个大奖却是由云南方面上报的,何继善本人并不知情。直到湖南省召开科学大会,何继善领到奖状时才知晓这一切。

何继善说到此处,突然像是被什么东西触动了:“那个时候的人,思想很单纯,不会把别人的成果揽入自己怀里。要是换了今天,这个国家大奖就未必是我的了。”

在回忆那段被流放的岁月时,何院士的语气里没有半点抱怨。在他慢条斯理的讲述中,艰苦的劳动锻炼被他赋予了颇有诗意的浪漫色彩。比如,他与同伴张宗岭可以在帐篷里把山里的特产铺满一地,以水当酒,遥祝远方的亲人生日快乐。当然,对那段生活做了很多的诗意描述之后,何继善没有忘记告诉我,那段生活也在他身上留下了永久的纪念:严重的胃病。

其实,何继善对那段时光的留恋,绝非因为那些被他诗化了的所谓浪漫生活。他留恋的是一位地球物理学家无法省略的治学过程,而那个过程只能在山川大地上完成。

1986年,何继善的那篇题为《电阻率法地形改正》的论文,终于被地球物理学界所认同。何继善严谨、坚持、不畏强手的故事被地球物理学术界传为佳话。

同样在1986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讲台上,何继善用十分流利的英语向在座的各国专家们介绍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新方法——“双频激电法”。这是他潜心研究20余年的成果第一次在国际上亮相。

“请问,您的‘双频激电法’的根据是什么?”台下一位满头银发的老者突然发问。何继善顿了顿,他两眼注视着这位白发学者,平静而不无幽默地回答道:“如果有两个人,高矮只相差1毫米,甚至更少,要比较两者的高矮,最好的办法是在同一地方用同一把尺子测量。如果其中一个人换个地方去用另一把尺子测量,得到的结果就不准确了。‘双频激电法’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将两种频率的电流同时输入地下,同时测量两种频率的电流形成的电位、振幅、相位。这样,不同矿产与岩石就鉴别出来了。”

“请问,这种方法有何优点?”

“请问……”

“请问……”

讲演被打断了,提问者来自会场的各个角落。对这些十分内行,甚至非常挑剔的提问,何继善侃侃而答,以他那自信的微笑、坚实的功底、严密和流利的答辩,赢得了阵阵掌声。结束讲演时,他突然发现讲台上放着一个信封。拆开一看,原来是一张名片和一页信纸:名片上印着“亚利桑那大学教授J.R.维特”;信纸上列着一长串专业论文题目,并附有一句话:教授,如果您愿意,我可将论文全部免费提供给您。

何继善精神为之一振,这不就是1950年发明使用“变频法”找矿、被人称为“变频法之父”的世界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维特教授吗?原来那位在课堂上“发难”的银发学者正是维特教授。在后来的交谈中,J.R.维特教授钦佩地对何继善说:“教授先生,您的论文对我启发太大了,您的答问思路敏捷、论证严谨、无懈可击,令我佩服。我们落后了。中国在这方面已经超过了我们。”

何继善的眼睛湿润了。自己多年的心血,多年的奋斗,不正是盼望着使祖国的地质科学走在世界前列的这一天吗?何继善从此声名远播重洋。美国、瑞典、加拿大、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的一些大学、研究所和实验室里,都先后留下了他考察、讲学、参加国际学术活动的足迹。1993年,他被英国剑桥传记中心定为“有杰出成就的人”,被美国国际传记中心选为世界名人,并被吸收为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协会的外籍会员。美国著名应用地球物理学家霍曼教授评价何继善说:“他的双频激电理论和实践,是近年来应用地球物理学界的一件大事。”俄罗斯著名科学家柯马罗夫则称赞何继善是一位“激电人”,只有他敢在应用地球物理学界向西方发达国家挑战。

文章来源:《哲学研究》 网址: http://www.zxyjzzs.cn/qikandaodu/2021/0515/892.html



上一篇:哲学家谈语言和语言生活
下一篇:从逻辑学的工具性看逻辑学与哲学

哲学研究投稿 | 哲学研究编辑部| 哲学研究版面费 | 哲学研究论文发表 | 哲学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哲学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