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哲学家谈语言和语言生活(8)

来源:哲学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4)哲学的汉语翻译,这是汉语哲学在现代转向中无可回避的一项宏大工作,这项工作的成就颇为突出,其本身就是汉语哲学现代转向的重要部分。汉语

(4)哲学的汉语翻译,这是汉语哲学在现代转向中无可回避的一项宏大工作,这项工作的成就颇为突出,其本身就是汉语哲学现代转向的重要部分。汉语哲学翻译由于语言的独特性而遭遇的各种问题,究竟是哲学本身的问题,抑或仅仅是语言的问题?相关的思考和研究不仅会大大促进哲学思考,对人们理解语言的功能和性质也是一个极好的切入点。比如,从汉语表达的角度来看,许多由印欧语系to be形式引起的问题,可能并没有那么广泛的哲学意义。到现在为止,虽然人们对这个系词及其各种变化形式的译法产生了许多争论,却很少有人质疑这些问题的真伪、普遍性以及意义,或者如果有意义,那么这些意义究竟体现在什么层面和领域?

汉语哲学曾经从翻译中受到了现代之前最大的一次外来思想的冲击和滋润并从中吸收了营养,这就是佛经翻译,它说明,汉语足以胜任极其抽象和思辨的表达。但是,它同样也提供了思辨倒退的反例。

2.汉语哲学的特征

当代汉语哲学具有三大知识来源和基础:传统汉语哲学、西方及其他地区经翻译而传入的哲学与当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它的背景乃是当代世界和中国的现实生活。

传统汉语哲学由于它的单纯性和相对的封闭性,发展出独特的思想体系,而其中的思想宝藏及其现实意义,也要在多种视野、多种方法之下来研究,才有可能发掘出来。几年前发生的所谓“中国哲学合法性”的争论,虽然不乏意义,但是,这个话题即使不是假命题,也是含混不清的。汉语哲学,无论传统,还是现代,都具有正当性。人类思维的哲学性质在于问题本身和处理它们的方法,而不在其他方面。

汉语哲学在现代转向之际,尤其在逐渐开始研究和思考现代科学和现代社会之时,曾经受到陈旧的教条和意识形态的约束和限制,一度畸形发展。现在,汉语哲学已有能力从这种束厄之中挣脱出来,其强大的潜力虽然不是一望而知的,但确实也是有迹可循的。

汉语哲学在直面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状态之下,必须正面和全面地进入哲学基本问题,突破一切可能的藩篱。这样的过程,不仅是哲学的汉语思考过程,汉语思考哲学的过程,也是哲学淬炼汉语的过程。

汉语哲学崛起的障碍,不在于任何其他方面,而在于汉语哲学共同体的观念、视野、方法和态度,此外,就是运用理性的勇气和力量。这些困难使得汉语哲学的兴起迟缓而缺乏效率。它们也就构成了“汉语哲学”这个话题的主要内容。无疑,勇气和力量主要取决于实践。

汉语哲学共同体应当认识到,倘若先前的汉语哲学由于历史的、政治的和社会的原因而没有在世界哲学界和人类思想领域产生全面的影响,占据应有的地位,那么今天的汉语哲学人就必须为此种状况承担起自己无可逃避的责任:汉语哲学是否能够取得进展和成功完全取决于这个共同体成员的努力和意志。

迄今为止,所有既往的哲学成果,乃是面向所有人类的未来哲学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对于汉语哲学共同体的成员来说,情况更是如此。在今天的哲学研究中,哲学运思只有从业者的地域差别,而无思想可能性的地域差别——语言虽然可能在特定的维度形成哲学思考和表达的特殊性,但无关思想本身的可能性。

今天,汉语哲学的成员与世界上所有其他哲学工作者,都处于哲学发展的同一起跑线上,汉语哲学只有取得成就的基础和任务,而没有任何无所作为的理由。这就是汉语哲学的使命。

1.“指”与“非指”

《庄子》认为语言是“名”,功能是指向“实”,即事物。这即是现代语言学所定义的,语言的功能即能指与所指。但是,《庄子》认为,语言作为能指,是不能与所指之物完全符合的: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齐物论》)

名实者,圣人之所不能胜也,而况若乎!(《人间世》)

因为,《庄子》认为作为宇宙万物本源的“道”,是语言和思维不可及的:“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知形形之不形乎!道不当名。”(《知北游》)

其次,《庄子》认为,就具体事物来说,它在发生和生成意义上,我们是不可究其根底的:“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齐物论》)就是说,事物生成在时间上不可追溯,同时,“有”与“无”在绝对的意义上也是不能追问的。于是《庄子》指出了一条与一般逻辑和理性认识不同的认识之路:“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孰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是要人们超脱是非,以不知为知。

文章来源:《哲学研究》 网址: http://www.zxyjzzs.cn/qikandaodu/2021/0511/886.html



上一篇:基于文化认同视域下的河北民歌研究
下一篇:人物素描院士何继善

哲学研究投稿 | 哲学研究编辑部| 哲学研究版面费 | 哲学研究论文发表 | 哲学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哲学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