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哲学家谈语言和语言生活(5)

来源:哲学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尽管在甲午战争之后,废止汉字的呼声在日本已达到顶点,但是谁也拿不出一个能被社会广泛接受的汉字替代方案。由于当时无论是导入罗马字,还是采用

尽管在甲午战争之后,废止汉字的呼声在日本已达到顶点,但是谁也拿不出一个能被社会广泛接受的汉字替代方案。由于当时无论是导入罗马字,还是采用假名,抑或是创造新文字,都不具备现实可行性,日本文部省于1900年决定采纳福泽谕吉等人早先提出的逐步削减汉字的建议,颁布《小学校令施行规则》,规定将四年义务教育期间的教育汉字数由2000个左右降至1200个,同时对平假名和片假名的字体以及汉字假名表音法进行简化处理。

众所周知,日本今天在同时使用象形文字——汉字和拼音文字——假名,也就是说明治时期提出的废止汉字、远离中国文化的战略目标未能实现。之所以未能实现原定的语言文字改革战略目标,我想至少有这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战略目标的提出带有情绪色彩,简单地将废止汉字和脱中国化捆绑在一起,很容易导致民众对汉字产生偏见,非理性的目标当然很难实现。二是战略目标的选择缺乏科学理论的支撑,当时人们认为象形文字不如拼音文字,但在计算机出现之后,很多理论被推翻了,这是因为先前的理论没有能够预见到百年后的事实,所以在制定长远战略目标时一定要对知识的不确定性有足够的认识。三是对废止汉字的可行性认识不到位,日本使用汉字的年代久远,废止汉字的难度远高于越南和韩国,如果日本学界提出的汉字替代方案都无法在社会上获得广泛认同,那么废止汉字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废止汉字遭遇失败的教训值得我们在制定语言文字发展战略时借鉴。

1. 引入:问题的提出

如果从哲学、神学以及宗教学等人文学科的角度探讨语言的话,那么我们能够提出的问题至少是:语言究竟是什么?究竟是人在言说着语言呢?抑或是语言在言说着人呢?抑或是语言甚至在言说着语言自身呢?复数的语言能被单数化吗?语言自身能够是行为着的主体吗(譬如诗歌中的语言)?换言之,语言能够是其自身的主体或准主体吗?也就是说,语言自身言说着,思考着,而人仅仅是语言的承载者吗?语言自身有界限吗?有其所无法表述的概念和含义吗?语言能建立与超验的关系吗?人的理性能够在无语中认知自己的界限吗?哲学甚或神学以及宗教学关于语言的思考能够终结吗?

2. 语言是意义的确定性

语言是意义的确定性,世界作为整体在语言中展示自身;我们所知道的,并非一定就已经被我们所认知,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与理解,并非借助某种似乎是外在的、作为工具的语言而获得,而是这样的认知与理解恰恰就被我们在我们自身之中所确定;世界与人并非两个截然不同的意义系统,以至于在两者之间要有一个语言作为传介的工具,才能够建立两者的关系;而是人的意识首先在语言中向着整体世界建构自身,人的意识在其语言的可组织性中、在其语言的有规则性和有法则性中展示自身、展示整体的世界。

3. 语言是存在的确定性

语言是人的存在的确定性,人在语言中存在,人是语言性的存在;大凡在有人之处,无论其种族如何、宗教信仰如何、文化如何、思维方式如何以及历史如何,无不以语言确立自身;人不能孤立地生活,必定与他人相遇,必定经常和他人联络、交流,语言是联络与交流的中介;作为中介,语言本质上服务于人与人之间的理解,语言使人相互理解,建立人与人之间对话的可理解性;同时,语言在人的相遇中又可能成为交流意愿与行为的藩篱,

并因此而妨碍人与人之间的理解,甚或阻断交流的可能性;此外,巴别塔的譬喻一方面表明,人是在何种程度上陷入一种理性的无法则性,并且是如何为了自身的无限度的自由意志而将语言作为工具滥用的;另一方面也表明,人的理性是受限定而有界限的,语言甚至往往就是无语。

4. 语言是思维的确定性

语言是思想与思维结构的确定性;我们在此必须区分作为单数的语言和作为复数的诸多语言,而在严格的意义上,语言并不存在,语言仅仅是一个集合概念,并不存在一种人们日常都在讲述的“语言”,存在的只有诸多具体的语言,例如中文、英文、德文以及法文等,只有诸如此类的具体的语言被讲述。语言作为抽象概念,既不能被借以构筑并推送思想,亦不能作为思想与对话交流的媒介,也不能成为这一行为和意愿的藩篱,而只能是哲学的论题;而作为复数的诸多语言则不仅能够联络,而且也能够分离人们;诸多语言以复数出现,不仅建构思想,而且使人能够知道人自身的有限性和限定性;语言是动态的、有能量的,不仅思想在具体而动态的语言中构筑自身、推送自身,而且在诸多语言中传译自身,并且由此而越益丰富自身,同时,思维以及思维的交流本身不仅就是具体而动态的语言本身,而且就是具体而动态语言的直接结果。

文章来源:《哲学研究》 网址: http://www.zxyjzzs.cn/qikandaodu/2021/0511/886.html



上一篇:基于文化认同视域下的河北民歌研究
下一篇:人物素描院士何继善

哲学研究投稿 | 哲学研究编辑部| 哲学研究版面费 | 哲学研究论文发表 | 哲学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哲学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