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走出苏格拉底哲学研究的误区(6)

来源:哲学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苏格拉底对理性还没有这样清楚的认识,他并不知道所谓的实践理性,也不知道所谓的超越用途,他于是求之于一种精灵(δαiμωυ)。他说:“从幼年起,

苏格拉底对理性还没有这样清楚的认识,他并不知道所谓的实践理性,也不知道所谓的超越用途,他于是求之于一种精灵(δαiμωυ)。他说:“从幼年起,就有一种声音降临,每临必阻止我所想做的事,总是退我,从不进我。”[19]68这是我们在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著作中经常会看到的名词。这样,苏格拉底就和亚里士多德有着完全不同的哲学结论:在亚里士多德,科学精神被无限推崇;在苏格拉底,科学精神则被否定。不过,对科学精神的否定却使我们更加接近德行和伦理的本真,即使是精灵这样的神秘主义说法,也得到康德的宽容:“神秘主义毕竟还是与道德法则的纯粹性和崇高性共容的”[5]76。

可见,亚里士多德那段关于苏格拉底的著名论断,更像是夫子自道。也许是亚里士多德将自己的关注强加给了苏格拉底?也许他说的是苏格拉底想的其实是自己?无论如何,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通常看法形成了苏格拉底哲学研究中的一个误区,即将苏格拉底看做科学精神的创始者。一旦走出这个误区,我们就会看到,那些加之于苏格拉底的所有称赞与谴责就都成为无的放矢了。

【注释】

transzendental,transzendent这两个词一般译作“先验的”、“超验的”,牟宗三译作“超越的”“超绝的”。但我们一般使用“超越的”恰是在实践理性的transcendent之意义上,贺麟、王太庆在翻译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时也把transcendent译为“超越的”。

《纯粹理性批判》里也说:“这种教导是与哲学的尊严完全不相称的。”参见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韦卓民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版,第96页。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M].李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M].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上卷[M].罗达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4]尼采.悲剧的诞生[M]//周国平.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4.

[5]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韦卓民,译.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6]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M].吴永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7]文德尔班.古代哲学史[M].詹文杰,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8]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李秋零.康德著作全集:第5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9]康德.逻辑学讲义[M].许景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10]柏拉图.柏拉图全集:第1卷[M].王晓朝,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1]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全集:第1卷[M].苗力田,编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12]柏拉图.柏拉图全集:第2卷[M].王晓朝,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13]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M].王炳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4]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15]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苗力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16]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61.

[17]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M].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18]康德.康德历史哲学论文集[M].李明辉,译.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02.

[19]柏拉图.游叙弗伦苏格拉底的申辩克力同[M].严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文章来源:《哲学研究》 网址: http://www.zxyjzzs.cn/zonghexinwen/2020/0915/379.html



上一篇:农夫山泉的“慢”哲学
下一篇:心理哲学——诗话:我向往死的飘洒

哲学研究投稿 | 哲学研究编辑部| 哲学研究版面费 | 哲学研究论文发表 | 哲学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哲学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