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走出苏格拉底哲学研究的误区(4)

来源:哲学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定义在实践理性领域为什么遭遇如此顽固的幻象?原因在于定义自身的狭隘性和功利性。 定义是思辨理性的产物。在康德看来,思辨理性只有经验之内的使

定义在实践理性领域为什么遭遇如此顽固的幻象?原因在于定义自身的狭隘性和功利性。

定义是思辨理性的产物。在康德看来,思辨理性只有经验之内的使用,它的有效性需要依靠经验的实证,因此定义也只具有经验之内的狭隘视野。以认知为鹄的的思辨理性,其发展的必然方向就是近代自然科学。我们在胡塞尔对实证主义科学的批判中,可以看到思辨理性的狭隘性:“历史地来看,当代的实证主义科学概念是一种残留的概念。它将所有那些人们归之于或宽或严的形而上学概念的问题,其中包括所有那些被含糊地称作是‘最高的和终极的问题’统统丢弃了”[13]19。苏格拉底对于思辨理性的狭隘也有所意识,他在《卡尔米德》里,借色雷斯国王札耳谟克西之口说:“你们一定不能不治我的头而治我的眼睛,或不治我的身体而只治我的头,同样的道理,你们一定不能不治灵魂而只治身体”。他认为,“就是由于这个原因,希腊的许多医生不懂如何治疗许多疾病,因为他们无视整体,而只有整体保持良好状态,部分方能良好”。[10]139

在超出了经验范围的实践理性领域,定义的狭隘性得到特别地体现。我们来看《理想国》对正义(δiκαιου)的追问。玻勒马霍斯引用西蒙尼得的说法,给出了正义的定义:“欠债还债就是正义”,但是很快陷入幻象之中:“譬如说,你有个朋友在头脑清楚的时候,曾经把武器交给你;假如后来他疯了,再跟你要回去;任何人都会说不能还给他。如果竟还给了他,那倒是不正义的。把整个真情实况告诉疯子也是不正义的”。[14]6—7正义之为正义,有其“最高的和终极的问题”——善良意志:“善良意志,并不因它所促成的事物而善,并不因它期望的事物而善,也不因它善于达到预定的目标而善,而仅是由于意愿而善。并且,就它自身来看,它自为地就是无比高贵。任何为了满足一种爱好而产生的东西,甚至所有爱好的总和,都不能望其项背。如果由于生不逢时,或者由于无情自然的苛待,这样的意志完全丧失了实现其意图的能力。如果他竭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仍然还是一无所得,所剩下的只是善良意志(当然不是个单纯的愿望,而是用尽了一切力所能及的办法),它仍然如一颗宝石一样,自身就发射着耀目的光芒,自身之内就具有价值。实用性只能当作阶梯,帮助我们在日常交往中更有效地行动,吸引那些尚没有充分认识的人对它的注意,而不是去左右那些有了认识的人的意志,并规定它的价值”[15]43。但是,定义必须采取的狭隘的经验实证视角,却不得不丢弃那个超越一切经验的“最高的和终极的问题”。在失去对善良意志的终极关怀后,定义面对正义也就必然束手无策。

定义狭隘性的更深的根源在于其功利性。康德指出:“一切质料的实践原则,本身全都具有同一种性质,都隶属于自爱或自己的幸福的普遍原则之下。”[8]16来自经验归纳的定义必然指向质料的实践原则,这就与苏格拉底对不能带来利益的智慧(σο iα)的追求形成对立。在《卡尔米德》里,苏格拉底质问“智慧能提供健康吗?……我们不是宁可说它是医学的结果吗?智慧能做其他技艺的工作吗,各门技艺不都有它们自己的工作吗?”为我们指出各种技艺都可以带来利益,而智慧却不能。[10]165功利性和终极性的冲突,使定义必然遭遇先验幻象。

我们再回到《理想国》。“欠债还债”是从功利性效用出发,将质料性的金钱作为正义的客体。如康德所说:“凡是把欲求能力的一个客体(质料)预设为意志的规定根据的实践原则,全都是经验性的,并且不能充当任何实践法则。”[8]22—23这造成了功利性和正义的终极性间的冲突。如果不能认识到这个关键所在,无论如何调整定义都无法避免幻象。因此,苏格拉底帮助玻勒马霍斯调整的定义——“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份的报答,这就是他所谓的‘还债’”,也并没有使情况变得更好。在苏格拉底类比医术、烹调术等能够给予的适如其份的报答之后,我们发现正义“仅仅对于无用的东西才是有用的”。[14]7—11在这个追问中功利性被特别地突出了,而正义恰恰因为功利的突出淡出视野之外。康德通过强调道德是绝对命令指出实践理性的终极性:“一切命令式,或者是假言的(hypothetisch),或者是定言的(kategorisch)。假言命令把一个可能行为的实践必然性,看做是达到人之所愿望的,至少是可能愿望的另一目的的手段。定言命令,绝对命令则把行为本身看做是自为地客观必然的,和另外目的无关。”[15]65定义的功利性和正义的终极性是完全背道而驰的,不仅视野狭隘而已。

文章来源:《哲学研究》 网址: http://www.zxyjzzs.cn/zonghexinwen/2020/0915/379.html



上一篇:农夫山泉的“慢”哲学
下一篇:心理哲学——诗话:我向往死的飘洒

哲学研究投稿 | 哲学研究编辑部| 哲学研究版面费 | 哲学研究论文发表 | 哲学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哲学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