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物理学需要哲学,哲学需要物理学(3)

来源:哲学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因此在断言哲学无用时,温伯格、霍金和其他“反哲学”的科学家们实际上正是在向某些科学哲学家们(philosophers of science)致敬,他们或是曾阅读过其作

因此在断言哲学无用时,温伯格、霍金和其他“反哲学”的科学家们实际上正是在向某些科学哲学家们(philosophers of science)致敬,他们或是曾阅读过其作品、或是在他们所处的环境中吸取过其观念。这种印记是不可能出错的。当他们把哲学视作一堆伪命题——伪命题是指,组成这种命题的字词没有真实的含义(proper meaning)一堆被反复地像内尔·德·格拉瑟·泰森那样嘲讽的东西,这些批评都不难追溯至维也纳学派的反形而上学立场。在这些反对哲学的诅咒背后,人们几乎能听到维也纳学派的口号:“不要形而上学!”

于是,当温伯格和霍金声称哲学无用时,他们其实是在表达他们对一种特定的科学哲学的支持。原则上,这倒没有什么错;但问题是,它并非一种很好的科学哲学。

一边是牛顿、麦克斯韦、玻尔兹曼、达尔文、拉瓦锡和如此众多的大科学家们,他们以(跟上述立场)极为不同的方法论观点进行工作,做出了非常棒的科学工作。另一方面,自卡尔纳普、波普尔、库恩以来,科学哲学一直在发展,并认识到科学得以有效开展的方式远比这几个思想家的分析中所描绘的那样更为丰富和微妙。温伯格和霍金的错误在于把某种特定的、受限于历史条件的、对科学的有限的理解,当作好像是科学自身永恒的逻辑似的。他们的立场的弱点在于没能认识到其脆弱的历史偶然性。他们把科学当作具有一种明确的、不容争议的方法论的学科,好似从培根到探测出引力波以来一直丝毫未变,或者好似我们在做科学时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去做都是完全显然的。

实际情况与此大为不同。科学在不断重新思考着对自身和对其成就、方法、工具的理解。这种灵活性对于它的成功十分重要。让我们考虑一些物理学和天文学中的例子。在希帕克斯和托勒密异常成功的预测性理论的启发下,天文学的真正目标就是找到轮子的恰当组合,来描述围绕地球旋转着的天体的运动。但与预期相反,事实表明地球它自己也是这些天体中的一个。而且尤其在哥白尼之后,真正目标变成找到运动天球(moving sphere)的恰当组合,来描述围绕太阳旋转着的天体的运动。但又一次与预期相反,事实表明,抽象椭球形轨道比球形的更好。后来到了牛顿之后,物理学的目标逐渐清楚了,就是去找到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这一计划相反,事实表明,世界最好是用动力学的场而不是物体来描述。在法拉第和麦克斯韦之后,事情清楚了,物理学是要去找随着时间流逝的、位于空间中的运动定律。与假设相反,事实表明,时空自身也是动力学的。在爱因斯坦之后,事情终于清楚了,物理学必须只去寻找自然中的决定论定律。又与预期相反,事实表明我们最多给出概率性的定律。诸如此类。对于科学家们心中所认为的科学是什么,有过不断变化的定义,比如:从被观测现象推出的一般定律,找到自然的终极组成,解释经验观测中的规则,找到能把这个世界讲得通的暂时的概念框架(最后这一个是我喜欢的)。

科学不是照着刻在石头上的方法来做的项目,有着限定好的客体,或者有个固定的概念结构。它是我们为了更好地理解世界而永远在演进着的努力。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它会一再违背它自己的准则和它自己宣称过的方法论假定。

当下一种对于科学家究竟在干些什么的常见的描述——正如我们今天在学校学到的那种——就是收集数据(观察、实验、测量)并以理论的形式讲通这些数据。数据和理论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人们对此远没有达成共识,因为并不清楚我们是怎么从数据得到理论的,而且也不清楚数据本身又是怎样承载着理论的(theory-laden)。但是让我们忽略掉这一点。随着时间推移,我们获得了新数据,理论也在演化。在这种图景里,科学家被描述为理性的存在者,他们用他们的才智——一种特殊的语言、也是一个良好地建立起来的文化的和概念的结构——来做这个游戏。

这种图景的问题在于,这个概念结构也在演化。科学不仅仅是我们不断增加的关于这个世界的经验信息的总和与一串改变着的理论,它也是我们概念结构的演化进程。它是我们在既有知识水平上,对把握这个世界的最佳概念结构的不断追寻。对概念结构的修正需要从我们自己的思考中获得。这非常像奎因(Quine)经常引用的奥托·纽拉特(Otto Neurath)写下的那个美妙比喻——一名水手只能在他航行的途中修补自己的船。

文章来源:《哲学研究》 网址: http://www.zxyjzzs.cn/zonghexinwen/2020/0915/382.html



上一篇:哲学家,你怎么看?--洪谦《现代物理学中的因果
下一篇:孔子哲学思想背景

哲学研究投稿 | 哲学研究编辑部| 哲学研究版面费 | 哲学研究论文发表 | 哲学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哲学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