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比较研究与回归本然:侗族哲学研究成果的总结(3)

来源:哲学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2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丰富的哲学思想研究专题论文:比较早地研究侗族哲学的,是侗族学者杨昌嗣初探侗族古代哲学思想一文,此后相继有张世珊、杨昌嗣做侗族文化哲学,向

丰富的哲学思想研究专题论文:比较早地研究侗族哲学的,是侗族学者杨昌嗣初探侗族古代哲学思想一文,此后相继有张世珊、杨昌嗣做侗族文化哲学,向零述略侗族哲学思想,何龙清初探古代侗族哲学思想,侗川探析侗族先民的哲学思想,石佳能、廖开顺研究侗族神话与侗族先民的哲学观,萧川论析侗族创世神话与史诗的哲学思想,欣哲浅析侗族神话故事发展的思想渊源及其哲学观,杨玉琪初探侗族祖先的社会历史观,吴能夫研究侗族创世款的进化思想等。豆丁网上还有透过侗族文化表征浅谈侗族的生存哲学一文,黎平侗乡官方网站上有侗族起源神话哲学的理性之光一文,不过这些研究没有对侗族哲学的形成与萌芽、发展进行区分,研究还算不上“历史”研究,只是在大的历史框架下的思想阐明,从中还看不出侗族哲学发展的历史。另外,还有不少的研究成果,如廖开顺谈“栖居”哲学与侗族文化心理,刘育衡等论中国侗族医药与侗族文化哲学思想,甘明等研究侗族大歌知识产权创设的法哲学,龙耀宏谈侗族先民关于自然和人类起源的朴素观念,杨学文论侗族先民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朴素观念,张斌等论侗族大歌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张晓春以通道侗族自治县阳烂村为个案分析侗族鼓楼建筑象征“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张泽忠论侗族栖居之所的时空印痕与居所哲学观,杨玉梅从侗族神话试析侗族先民对生命的意识,张新杰论侗族大歌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及其体验的认知基础,彭鲁探微侗族的传统思维方式等。其他与哲学研究紧密相关而具有一定理论意义的研究成果还有吴文志初探侗族的和谐文化,杨少波说弘扬侗族和谐文化构建和谐型新农村等,成果亦复不少。此外,按照传统哲学及现当代哲学研究的实际,关于伦理、道德方面的研究成果也还不少,如康洪论侗族创世神话中的生态伦理精神,李乔杨等综论侗族伦理思想,魏建中等对侗族民间信仰进行生态伦理学进行解读,向零谈侗族的伦理道德与社交礼仪,谢仁生论侗族传统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生态伦理价值,徐晓光以南(部) 侗(族) 《劝世歌》和北(部)侗(族) 《劝和歌》为切入点谈黔东南侗族村寨法律“内化控制”的伦理基础,杨安华等论侗族传统农业伦理对发展畜牧业经济的制约,杨林华谈通道侗族伦理道德传统及其现代转化,杨玉琪论侗族传统伦理道德的特征及转型,袁泽清论侗族传统婚姻家庭习惯法的伦理思想,廖开顺从“补拉”文化看侗族的道德价值观,石玉昌谈现代视野下侗族新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石玉辉初探侗族道德遗产的继承和发展,吴军谈侗族传统道德面临的危机与新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姚源东论侗族情歌中的恋爱道德价值,张会柱谈侗族的民俗礼仪及其道德意义,赵崇南谈侗族民间文学与侗族道德观等均属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此外,在美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达140多篇,生态方面的研究成果近100篇,宗教与民族习惯法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十分丰富,此不再俱列。

还应强调的是,在侗族哲学研究中,还有不少对侗族物化古籍(笔者所称“物态文化”)进行哲学研究的成果,如张泽忠的侗族栖居之所的时空印痕与居所哲学观,闫帮仁、石含洲、郑梦菲的诗意栖居的设计美学机理——以侗族聚落景观与民居为例,廖开顺的“栖居”哲学与侗族文化心理,闫帮仁、石含洲、郑梦菲的侗族鼓楼建筑的设计美学研究,吴世华谈程阳桥的建筑艺术和侗族的传统道德,刘崧的人法地:侗族鼓楼的生态伦理与审美意境,石玉昌的侗族鼓楼蕴含的中国古典教育哲学思想研究,吴大旬、刘慧的从鼓楼看侗族的民族认同,张晓春的侗族鼓楼建筑象征“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以通道侗族自治县阳烂村为个案分析,郭静的侗族风雨桥建筑伦理思想研究,蒋烨的侗族廊桥的美学价值等等。

通观上述侗族哲学思想的研究成果发现:一方面,无论是否以“哲学思想史”题名,在总体上都还是横断面研究,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历史成果。这样的历史研究成果应该形成侗族哲学思想萌芽、产生、形成的历史线索。另一方面,除个别作品而外,总体上都还没有直接从侗族人民自身的生命体验等方面深入到侗族人民的内心世界,从而没有从哲学智慧(哲学是一种智慧追求)方面进行阐明,只是依据一定的哲学观对侗族文化进行哲学解读,在总体上属“文化哲学研究”。而这又正好是未来侗族哲学研究应该强化的。

三、侗族哲学研究范式的形态转换

文章来源:《哲学研究》 网址: http://www.zxyjzzs.cn/qikandaodu/2020/1221/627.html



上一篇:基于哲学视角的BIM 本质研究
下一篇:托马斯哲学研究的新进展 ——读董尚文教授的

哲学研究投稿 | 哲学研究编辑部| 哲学研究版面费 | 哲学研究论文发表 | 哲学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哲学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