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论文化产业文本建立的世界与大地(7)

来源:哲学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0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本的对象性特征意味着与现代人切近照面的将是一个由文本所构建的世界,现代人将通过“文化创意”来认识世界和领会自身。根据海氏解释,尽管人类

文本的对象性特征意味着与现代人切近照面的将是一个由文本所构建的世界,现代人将通过“文化创意”来认识世界和领会自身。根据海氏解释,尽管人类一直现实地生活在一个自然的世界中,但“生命与自然乃分属不同的存在范畴,生命绝不能依照他的自然事物,而当从其自身的本源来了解。”[18]这个本源就是此在在之中的世界,也就是此在的生活处所或生存方式,此在的存在即生命之规定,“在之中”存在的基本方式是“寻视”“顾视”或“透视”[19]。这里的“视”所能“视见”的是一种此在展开状态的澄明的境界,“视见”的日常样式是观看,不过按照海氏的说法,观看只是因为好奇,只是为了满足目欲,从而让某个可以通达的存在者无所遮蔽地来照面。[20]然而,由于文化产业文本往往是为吸引眼球而由“创意”制造的商品,那么观赏者观赏所得的就不是那种可以通达敞亮境地的“视见”,人为的虚构和刻意的包装不仅遮蔽了真实,而且无法避免假象的照面,从而让现代人对真实的、有意义的信息视而不见。质言之,文化产业文本无法开启“存在者之为存在者的无蔽状态”,看到的是一个由虚构之物所构建的虚假世界。文本与作品的这一差异所产生的后果可以从阿多诺的一段描述中获得领会:“卡通片里的唐老鸭,以及现实生活中的倒霉蛋,总会不断遭到重创,这样,观众也就学会了怎样经受惩罚的考验。”[21]观众在唐老鸭所遭受的重创中学会了“经受”,但唐老鸭的尊严所遭受的伤害却为观众所获得的快乐掩盖了。于是难免发生一种极端的情形:不谙世事的孩童从动画片中领会到的就是“尊严不再重要”的价值观,在这里,快乐的价值超越了尊严的价值!换言之,孩子们看到的不再是海氏言称的世界图像,人们不再能从表象状态中寻获存在。

海氏的世界图像指的是作为对象的存在者的存在可以在表象者的表象状态中被把握,即世界在表象者的表象状态中被把握为一幅图像。在海氏看来,世界成为世界图像与人成为主体乃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然而当文本充斥于周围世界的时候,在表象状态中所把握的对象不再是真实的世界,而是文本的世界。文本作为商品必然追求利润,为了获取利润必须吸引眼球,为了吸引眼球必须提供快乐。海氏曾经将此在日常生活中“特有的一种向‘看’存在的倾向”称之为好奇,认为早在古希腊时代人们就已从好奇所带来的“看的快乐”来理解认识。[22]这种好奇是一种古代人操心的方式,因为好奇所以去看,但看的目的是要揭示存在。然而现代人由于遗忘了存在,故好奇不再是为揭示存在,而是一种自由空闲的好奇。“自由空闲的好奇操劳于看,却不是为了领会所见的东西,也就是说,不是为了进入一种向着所见之事的存在,而仅止于看。”[23]这种看的快乐,不是因为“存在在纯直观的觉知中显现”而获得的快乐;这种看也不是为领会世界,而只是贪新骛奇,是从一种新奇切换到另一种新奇,是为了简单的快乐而放纵自己于世界。

三、制造诗意栖居的大地

从西方文化产业历史来看,文本曾经让身处经济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阴影中的西方人获得了慰藉、温暖和希望,而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让21世纪的数字人获得了更加惬意的文化生活。因此文本作为服务于人类现实需求的对象确实让周围世界更加方便、更具色彩和更富娱乐,文本构建的文化世界已经为现代人确立了一种不同于古代的生活方式。然而这种生活方式的取得与其说来自于文本的生产和传播,毋宁说来自于技术的进步。从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术到发现视觉暂留效应,从开播无线电广播到实现互联网全球信息传输,文化产业诸样式的出现,究其本质都是技术进步推动了信息媒介的日益丰富,从而改变了现代人接受信息和领会世界的方式。文化产业文本的生产、传播和接受都离不开技术,各种新生的产业样式也都是新技术的应用,技术是文化产业的存在方式。

然而尽管技术进步为文化产业提供了各种可能性,技术却不是为文本世界提供庇护的大地。现代技术的本质是“集-置”,而“集-置”的本质是“危险”。海氏的这一判断源自现代技术与现代形而上学之间的本质关联。海氏指出:“现代技术之本质是与现代形而上学之本质相同一的”。海氏将“苏格拉底-柏拉图”之前的哲学基本情绪称之为“惊奇”,“惊奇于存在者存在,惊奇于人本身存在着,在人所不是的存在者中存在着”[24],“是一种既接纳又开启的让存在者之存在自行开启的情调”[25]。然而在现代哲学中,人不再惊奇于本身的存在,存在者的存在被遗忘了,哲学成了一种由怀疑而引发的对关于“确定之物”的追问。[26]从此怀疑成为哲学的基本情绪,要追问的是“那个在确定之物意义上真实存在着的存在者是什么”[27]。于是在怀疑一切的情绪支配下,真理只剩下了“我思故我在”。由于“思维”的存在,所以“进行思维的东西”必然存在,这个“进行思维的东西”就是“自我”,而“自我”以外的东西依然被怀疑着,因此现代哲学构造了一个独尊“我思”的理性世界。在理性至上的世界中,惊奇失去了存在的合法性,理性成了奠基在怀疑情绪基础之上的推理和计算,人成为一切存在者的中心,在世界之内的现存之物变成了人的对立之物。从此作为主体的人只会从自我的立场出发去衡量、利用和统治存在者,现代的基本进程变成了“对作为图像的世界的征服过程”[28]。只有征服了一切存在者,才能确保人的主体性地位的持存。于是现代社会的“一切活动和行为”(海氏称之为文化)都将为人的“自我确证”提供服务。当自我确证成为现代社会的最高目标,技术便成了服务于最高价值的工具或手段。然而由于人类只有在征服世界的过程中才能获得自我确证,所以技术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摆置现存之物的权力,因此文化的世界必然是技术集置的世界。

文章来源:《哲学研究》 网址: http://www.zxyjzzs.cn/qikandaodu/2020/1001/463.html



上一篇:有关“国学”的几个问题
下一篇:论学生的中华文化自觉及教育路径

哲学研究投稿 | 哲学研究编辑部| 哲学研究版面费 | 哲学研究论文发表 | 哲学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哲学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