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旅游哲学——从现象到本质》评介(7)

来源:哲学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第十章“旅游与人工环境美感”由罗伯特·梅特兰和安德鲁·史密斯合作撰写。作者重点探讨了旅游、美感和城市人工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从哲学的角度

第十章“旅游与人工环境美感”由罗伯特·梅特兰和安德鲁·史密斯合作撰写。作者重点探讨了旅游、美感和城市人工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从哲学的角度讲就是探讨人类如何从美的角度回应和改变世界以及如何与环境互动。作者认为“城市美化”运动、现代城市建设成为一种旅游景观对游客具有重要影响,同时旅游对地方审美、城市美感也具有一定影响。旅游在城市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旅游、美感和城市人工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讨论可以为我们发现一些新的哲学立场。

第十一章“旅游与艺术”由布莱恩·威勒撰写。本章写得有些随意,论述的诸多艺术内容(如小说、诗歌、音乐、雕塑、涂鸦、影视、媒体等)与旅游的关系不够密切和深入,相对来讲,我国旅游界的有关研究(如旅游与音乐、文学等艺术审美)更加严谨和深入。与其说作者在讨论旅游与艺术的相关的哲学议题,倒不如说他在机敏地观察、大胆地调侃、辛辣地讽刺关于旅游与艺术的一些社会现象,旨在促使人们反思(如旅游对艺术的庸俗化、商品化等负面影响)。

第十二章“伦理与旅游”是该书最后一个部分“美德:伦理、价值与善的生活”的开篇一章,由大卫·芬内尔撰写。笔者认为这是该书较为精彩的一章。作者针对一些旅游现象(如生态旅游、性旅游、奢华度假旅游等)并基于价值观哲学命题阐述了一些基本伦理知识并介绍了几种主要伦理传统,认为更好地理解价值观以及理解价值观与伦理和伦理传统之间的联系将有利于我们决定什么是应该做的,只有从伦理视角努力才有利于实现可持续、替代性和负责任的旅游形式等旅游发展的崇高目标。笔者非常赞同作者关于“旅游行为的内在本性都是自由的,是个人最自我的表达”“应从伦理立场尤其是基于对人性的更好理解来对旅游研究进行定位”“伦理理论为探讨旅游发展过程中所应建立的共同责任提供了最合适的方式”等观点。这些与我的旅游哲学研究不谋而合,我曾经在《旅游哲学引论》《哲学视野中的旅游研究》两本专著设有“旅游伦理论”章节,表述过类似观点。

第十三章“旅游中的善行”由塔兹姆·贾马尔、克里斯托弗·曼泽尔合作撰写。作者从与旅游比较相关的利益最大化的功利主义伦理学、尊重人的康德主义伦理学、亚里士多德派的德行伦理学这3种伦理学范式的分析比较和精要阐述入手,并结合旅游案例深入讨论了旅游中的善行(我们应该做什么)问题,对于克服旅游异化和促进旅游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第十四章“反对‘伦理旅游’”由吉姆·布彻撰写。作者以批判思维和幽默而反讽的语言挑战了诸如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小众旅游、某些文化旅游等伦理旅游这一主流价值取向。认为某些伦理旅游从人道主义上看是不道德的甚至是倒行逆施的,对大众旅游进行了辩护。个人认为作者比较偏向于经济增长立场,观点有些偏颇且对伦理旅游有些误解,论述有些以偏概全,但有些观点还是有启发意义的。这一章与前一章的观点可谓针锋相对,该书主编特赖布做这样的安排,充分体现了旅游哲学研究的学术自由精神。

第十五章“发展及其不满:缺失伦理或思(理)想的自我满足?”由米克·史密斯撰写。作者撰写此章的意图在于捍卫伦理旅游这个主张,基于对伦理的不同理解和对弗洛伊德伦理立场的澄清,史密斯对布彻的观点进行针锋相对的反驳,对布彻反对伦理旅游的主张进行了深入、系统、尖锐的批评,并从正面直接对伦理旅游进行有力的辩护,认为伦理是旅游发展中的必然存在。本章的思辩性较强,文字比较晦涩,需要细心阅读,才能较好理解。

第十六章“超现代性:重塑我们(旅游)的世界?”由伊莲娜·爱特杰维克撰写。作者本着用“深思熟虑的旅游”去替代“失控的旅游”并积极创造一个理想的旅游世界的思路,指出了旅游致力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的可能性与可能方向。认为旅游具有新的强大功能与力量(旅游业真正有力量帮助世界达到更高的意识水平,具有强大的改革社会力量),将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旅游业在关乎人类未来命运的新范式的建立过程中将扮演重要角色,尽管目前它还处于概念形成和局部实验的阶段,然而其积极前景已经足够让人们去“等待和盼望”。此章读后让人们看到未来旅游的美好前景,使人充满信心。

总之,《旅游哲学——从现象到本质》一书系统而深入地论述了旅游研究中切关宏旨的基本问题,可以说是西方迄今为止最系统、最深入研究旅游哲学问题的一本学术著作。特赖布在该书中更多强调旅游哲学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注重具体旅游哲学问题分析而进行多维研究,在西方旅游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精神令人称羡。作者出版此书、学者们翻译此书功不可没。但此书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保继刚教授在序言中提到的:没有界定旅游哲学的属性;主要反映西方哲学立场,东方哲学反映薄弱(更没有中国哲学立场);与哲学母体的对接不太明显——没有考虑旅游哲学如何反哺哲学母体,更多是基于“用”的哲学思想来审视旅游现象(包括实践)。此外,该书对旅游的本质探讨还不够到位,部分内容逻辑不够严密,各章的水平和写作风格差异较大,对旅游哲学的学科性质、理论架构、研究方法等也缺乏必要的探讨,不少方面与我国的旅游哲学研究还存在一些差距。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旅游哲学的研究已经取得可喜的进展,许多方面与西方相比并不显得落后,我们应有自己的自信,研究旅游哲学学科大有可为。我们应具有文化自觉、自信与自强精神,致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表达的旅游哲学。诚如特赖布教授在该书中的序言中所希望并指出的“中国文化本身有着丰富的哲学传统。我希望该书能够激发中国旅游学术界把中国和其他哲学带到旅游哲学这个领域中来,以便更好地理解该领域,更有效地实现‘深思熟虑的旅游’这一目标”。相信这本书将会对于我国旅游学术研究产生重要影响。希望能有更多的作者喜欢和研读这本旅游哲学著作。

文章来源:《哲学研究》 网址: http://www.zxyjzzs.cn/qikandaodu/2020/0927/434.html



上一篇:“学生立场”提出的合理性——以高校公共艺术
下一篇:投稿须知

哲学研究投稿 | 哲学研究编辑部| 哲学研究版面费 | 哲学研究论文发表 | 哲学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哲学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