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语调哲学语言哲学研究的新开拓(2)

来源:哲学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8-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以上所述五个特点,实际上是作者对语调哲学何以成立的全面论证。套用黑格尔《逻辑学》“存在论”中的说法,当人们对一个事物从“质的规定性”上指

以上所述五个特点,实际上是作者对语调哲学何以成立的全面论证。套用黑格尔《逻辑学》“存在论”中的说法,当人们对一个事物从“质的规定性”上指出“是什么,不是什么”时,就能将此事物与他事物区别开来了。一个事物存在的依据,在于此事物具有与他事物相区别的“质的规定性”。语调哲学存在的依据,也是具有与其他语言哲学相区别的“质的规定性”。人们对一个新生事物的认识,都是从准确把握该事物“质的规定性”开始的,对语调哲学这一新的话语哲学的把握也同样如此。

语调哲学:如何建构?

从哲学史上看,哲学家们善于思辩,大多具有建构哲学体系的爱好。一般说来,一个新的理论范式的创建,都离不开范畴体系与逻辑结构的支撑。语调哲学作为一种新的哲学范式,作者在如何建构语调哲学体系方面也作出有价值的尝试。按照我的理解,作者主要从“语调”和“调型”两个层面,对语调哲学进行体系建构。

语调哲学的研究对象既然是广义语调,那么,这种广义语调究竟包括哪些方面?对此,作者从四个方面进行考察。

一是“作为声音语言的语调”。声音是语言表达最基本的形式。作为声音语言的语调,是语言语调的基础和根本。从声音语言的角度看,语调是贯串言语的声音高低、轻重、快慢、间歇的总称,通过语调以表示一定的语气、感情和意向,使语句表达的内容同现实环境发生特定联系,以实现讲者与听者之间的思想交流和信息传播。

日常语言的实际功能,主要靠说与听来实现。人的声音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能引起人复杂的心理效应。人的喜怒哀乐,必在语调中表现出来。亚里士多德在《解释篇》中说:“言语是心境的符号。”德里达在《论文字学》中说:“语音的本质直接贴近这样一种东西:它在作为逻各斯的‘思想’中与‘意义’相关联,创造意义、接受意义、表示意义、‘收集’意义。”洪堡特认为,思想与智力活动是人类心灵内在的精神活动,但它必须借助于语言和语音得以实现。因此,构成语言有两个要素:一是思想或意义,一是声音。作为声音语言的语调,就是说话的腔调。

声音是生命的表征,有声音是生命在场的确认。然而,与声音相对应的“沉默”与无声,其意义不可忽视。在思想史上,古今中外许多思想家都注意到“沉默”和无声相对于声音和语言的意义。庄子在《知北游》中指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加达默尔说:“词的意义终结于沉默。”维特根斯坦强调,对不能说的应该保持沉默。海德格尔说:“只有在真正的言谈中,本真的沉默才是可能的。”沉默作为一种无声之调,在不同语境中可能蕴含多种涵义,值得人们用心体味。

二是“作为文字语言的语调”。文字是人类的一大发明,是有声语言或话语的记录与延伸,是人类语言的一种特有形式。亚里士多德说,语言是心境的符号,文字又是语言的符号。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说:“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后者唯一的存在理由是在于表现前者。”卢梭在《语言起源论》中说:“创造语言是为了言说,文字仅仅是语言的补充。……言语通过约定俗成的符号再现思想,文字则以同样的方式再现言语。”

那么,如何理解文字语言中的语调呢?美国学者伯格在《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叙事》中,从语气与语调的关系上阐述这一问题,指出“语气:写作风格以及作者对于读者的文本中发生的事件所抱的态度与感情。……语调:文本中表现出来的作者的形象。可以说,语调和语气几乎是同义词,因为作者的语调是语气的主要因素。可以说是语调创造了语气。”(《语调哲学》,第65页)

然而,现实文本中仍有许多语句语调的意义表达并不是那么直接,需要读者运用自己的经验、知识和对背景材料的理解,对其所包含的意义进行概括、推理、分析、判断。这样的语调就从直接转变为间接,从具体转变为抽象。在这一情况下,作为文字语言的语调就同语言之基调、话语之主旨、文章之精神相一致了。语气、语调和基调是相通的,都反映话语、文本或信息所蕴含的基本态度、情感、情绪和风格。作者指出,理解文字语调的关键是把握6个“化”,即抽象化、间接化、内在化、对象化、符号化、意向化。

三是“作为行为语言的语调”。人的行为语言属于广义的语言。它不是靠物理声波,也不是靠图形文字,而是靠人的行为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图。作者认为,行为语言之语调存在的依据有三个:借喻式修辞;意指性实践;世界的符号化与话语化。

文章来源:《哲学研究》 网址: http://www.zxyjzzs.cn/qikandaodu/2021/0804/987.html



上一篇:政治哲学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综述
下一篇:白首变法好个江天

哲学研究投稿 | 哲学研究编辑部| 哲学研究版面费 | 哲学研究论文发表 | 哲学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哲学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