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对音乐教育哲学研究的几点认识(上)

来源:哲学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0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随着“审美哲学”“实践哲学”等思想在我国的传播与发展,音乐教育哲学开始进入研究者们的视野之中,渗透到我国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高等音乐教育文化转型中并延续至今。以

随着“审美哲学”“实践哲学”等思想在我国的传播与发展,音乐教育哲学开始进入研究者们的视野之中,渗透到我国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高等音乐教育文化转型中并延续至今。以“美育论”为基础,《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提出了基本的,更是关键的教育理念—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随着后现代观念的冲击,纯粹的审美哲学已难以满足音乐教育的多元需求。为了避免音乐教育培养“单向度的人”,以管建华教授为首的“文化哲学”倡导者首先指出了“审美哲学”的诸多局限,旨在建立以后现代教育理念为方向的“视域融合”哲学观,倡导将音乐教育与文化认同、生活世界的交往相关联。音乐教育哲学的本质是多样性的,它取决于人的具体生活世界、社会环境、文化传统、审美趣味等多方面因素,受制于人生存的整体环境。因此,“审美哲学”“实践哲学”乃至“创造哲学”作为其本质构成的方式,共同组成了音乐教育哲学的整体观,对人的音乐行为进行规范和教育,有助于音乐文化价值观的建构和提升。只有从实践中归纳、演绎、推理,在理论中反思、实践、体验、创造,音乐教育哲学的发展才更具多元释义。

一、音乐教育哲学研究的特点

音乐教育哲学关注的是音乐教育的本质、内涵、价值等根本问题,涉及对教育活动和教学行为中的基本理念,课程论内容的逻辑性、批判性的辨析与考察,“作为音乐教育学的基础理论,音乐教育哲学理论来源于实践但又高于实践。从宏观层面,它对音乐教育的本质进行思考,在实践层面,它又对音乐教育起着导向作用。所以,音乐教育哲学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音乐教育发展的方向。”①音乐教育哲学既在宏观的理论层面定义着音乐教育的性质,同时又不受制于理论的桎梏,以实践修正理论,因此,音乐教育哲学的本质不仅是对听觉艺术、音乐作品本身的反思,还包括对特定教育背景中概念、行为、文化形态、教育现象的联结与建构。正如音乐教育是传承音乐文化、培养健全人格和文化认同的过程,音乐教育哲学的特点也应兼容主观理性与客观经验,理解审美哲学又渗透实践哲学的一种全面的历史呼应。

(一)对哲学思辨的坚持

在音乐教育研究的基础领域中,哲学是最具思辨性思维的学科,它检验旧观念,生成新理论,能够主动地运用辩证法、整体观去看待音乐教育的各类事项。当下的音乐教育哲学与传统的审美哲学是存在分歧的,譬如感知音乐作品时,音乐作品作为客体存在,被主体认识而无法言说,若将印度及阿拉伯等地区的东方音乐纯粹作为客体去分析,我们便忽视了音乐存在的意识问题,这对于音乐教育本身塑造感性理解的诉求而言并非有利。笔者认为,当下的音乐教育哲学更偏向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即将任何音乐现象或音乐形态看作主体去理解。而理解总是双向的,是带有主体意识、以健全人格为目标的体验过程,并非二元的“物化”、简单的“预设”、割裂的“无意识”的判断。在纯粹的哲学理论研究中,“形而上哲学”有其存在价值,但在音乐教育领域,哲学的任务需要通过理解的前提、多元的视域、交往的理性、互释的交流方式去达成。

在哲学研究中,对文献的归纳、演绎、推理是较为常见的过程和方法。音乐教育哲学作为一门将音乐学、教育学、哲学三者有机融合的交叉学科,能够从其母学科的理论中追根溯源,也能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方式,演绎出音乐教育哲学的思想和观念。在基础音乐教育领域中,用审美来思考音乐已经成为普遍的教习行为,“好”的音乐便是音乐作品本身或技能本身。在高等教育中,基于实践行为、情景内容的推理演绎后所呈现出的“好”的音乐,则是具有交往理性的与生活世界密切相关的观念本身。音乐教育哲学作为音乐教育的“领路人”,应当以兼容的多样性满足人类的求知欲望,厘清各类音乐形态、行为的存在价值。

在音乐教育哲学的思辨过程中,探寻音乐教育最普遍、最基础的问题往往是不可避免的。音乐教育哲学会追问和质疑音乐的本质、价值、目的、内容、对象、评价标准等问题。哲学命题的运思就是在不断追问与人类相关的一切,包括人的教育。这与教育人类学的思维方式相关联,即倡导从人类发展的宏观高度把握现代教育本质,打破囿于教育本位以及为了教育而教育的情况。音乐教育哲学也在不断思考如何能更接近教育的本质,从音乐的本质意义及教育的不同视角去深挖、审视和考察,甚至探究音乐方式的存在、教育方式的更多可能性,包括对于“标准”“经典”“核心”“模式”这类既定概念的深层辩证思考,都是哲学研究所需要坚持的学术态度。音乐教育哲学探讨的是音乐教育中最本质、最关键的问题,正因如此,将音乐教育哲学作为音乐教育中最基础性的研究领域和方向的引领,显得尤为重要。

文章来源:《哲学研究》 网址: http://www.zxyjzzs.cn/qikandaodu/2021/0105/643.html



上一篇: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的哲学思考
下一篇:音乐教育哲学研究的实践转向——评《作为实践

哲学研究投稿 | 哲学研究编辑部| 哲学研究版面费 | 哲学研究论文发表 | 哲学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哲学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