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哲学研究》刊物宗旨[09/01]
- · 《哲学研究》征稿要求[09/01]
- · 《哲学研究》投稿方式[09/01]
- · 《哲学研究》收稿方向[09/01]
- · 《哲学研究》数据库收录[09/01]
- · 《哲学研究》栏目设置[09/01]
复旦哲学教授王德峰寄语毕业生:永葆追求真理(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我们人生终极的最高目标是什么?“止于至善”。至善并不是我们人生本身过得非常圆满、毫无遗憾、不犯错误,这个至善是此心——我们的生命情感,用
我们人生终极的最高目标是什么?“止于至善”。至善并不是我们人生本身过得非常圆满、毫无遗憾、不犯错误,这个至善是此心——我们的生命情感,用王阳明的话来说,至善是“此心存乎天理之极”。“此心”就是生命情感的居所,我们的生命情感始终和天理一致,而且是那么纯粹。天理也不是概念,不是道德的教条和规则,这个天理是我们生命情感本有的条理,我们进入我们生命情感本有的调理,不要掺杂任何杂质进去,那叫“纯”,我们的一生这样走过来,那叫人生,最好的人生。
黑格尔不愧是伟大的哲人,他也知道自己历史哲学思想的一个巨大的没有解决的空缺,于是关于未来,黑格尔说过这样的话:未来不是知识推断的对象,未来是希望和恐惧的对象。黑格尔的这个说法本身表明了他对自己历史哲学的突破,但这个进一步的思考已经不是由他来做了,我们想到的是后来的海德格尔,海德格尔的代表作品就是《存在与时间》,时间的观念如何触摸人的内心?时间的观念既然触及人的内心,他就意味着人对存在的理解,因为人的领会存在才会筹划那个暂不存在的未来。这是海德格尔哲学给我的一个重大的启发,我这里并不是在空谈哲理,而是在谈我们的现实人生。现实人生就是个时间的历程,每一个人都是时间性的存在,所以当我在展望未来的时候,我们对未来究竟有没有信心?未来在何种意义上是可以被担保的呢?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点,就是我们的学生,在未来的生涯当中别遗忘了中国哲学,特别是中国哲学的原典。
我向来反对把复旦大学看成是培养社会精英的地方,不,复旦大学是培养民族脊梁的地方,能够担当推动民族进步之使命,哪怕只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工作,我们不要去追求那种作为未来成为社会精英那种意义上的成功。所以我就想起了《大学》位列《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之首,《大学》讲的“三纲领”我们复旦哲学学院的学生都知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三纲领真是高明,有原则的高明,关于我们应该度过怎样的人生有一种原则高度的启发。
我们当然对未来充满信心,这个信心的根据在哪里?根据在于我们具有追求真理的热情,并且有创建未来的勇气。
我想讲的第三点,其实就是对未来、对我们毕业生的未来的一种期待。我们要过有意义的人生,不等于现在意义上的成功人生。
我们都是学习哲学的学生和研究者,在想到“人生的新起点”这个观念的时候,自然要想到“时间”,讲到时间这个观念,自然就进入了一个哲学上的非常重大的讨论——时间的观念和对时间的哲学思辨向来是重要的哲学学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我想借助这样一个话题,来谈一谈对今年毕业的哲学学院的所有毕业生未来的期许和祝愿。
时间是什么?时间不是一维的,并不是无数均匀的瞬间点连缀而成的一维的一条线。时间是三维的,时间在它的每一个瞬间都携带着过去、筹划着未来,这就是当下的存在方式。各位今天举行这样一个毕业的典礼,也就是在这个时间点上携带着过去、筹划着未来。
这是我今天要讲的第一点,我相信每一个在哲学学院毕业的学生都应当拥有追求真理的勇气、热情,和创建真理的勇气。
那么未来是什么?我们会想起黑格尔,黑格尔哲学当中非常重要的、显著的部分就是他的历史哲学思想。既然谈到历史,那么哲学如何思考时间?我们都知道黑格尔哲学的历史哲学的基本观念就是历史的理性,把人类社会的时间进程放入一个理性的逻辑框架中去理解,所以真理是一个过程。但这个过程是试图表明逻辑和历史的统一,这样就产生一个重大的疑问——历史的存在是时间性存在,历史事物都是时间性存在,时间性的存在如何又同时是逻辑的东西?这个大问题曾经折磨了我好久,在今天顺带提一下是为了思考一个问题——就是未来是什么?未来尚不存在,但是我们却要去筹划它,能以筹划未来的方式活在当下,就像我们今天的毕业生以筹划未来的方式来庆祝自己的毕业。
在这个并不轻松的时代,我真诚地祝愿我们哲学学院的本届毕业生,在你们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肯定不会一帆风顺,但是在你们遇到挫折困境的时候,你们的内心是光明的,对未来是永远不会绝望的,你们将亲手演绎你们年轻的生命和热情,推动民族的进步。
文章来源:《哲学研究》 网址: http://www.zxyjzzs.cn/zonghexinwen/2022/0623/1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