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世界哲学源流史》中国隋唐时期哲学之六:道

来源:哲学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7-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国隋唐哲学六:道家哲学 中国隋唐时期的道教与佛教一样,也融合了南北不同学派,建立了服务于统一王朝的新道教。司马成真 ( 公元 647 年 -735 年)是南朝陶弘景的第三位弟子,但

中国隋唐哲学六:道家哲学< p >中国隋唐时期的道教与佛教一样,也融合了南北不同学派,建立了服务于统一王朝的新道教。司马成真(公元647-735年)是南朝陶弘景的第三位弟子,但他更多地吸收了北朝寇千志的道教精神和佛教的一些戒律来加强自己。他从容地提出了主的道家教义。

在道教中,司马承祯对炼丹、饮食、法术的炼金术并不重视,而是强调道教理论的研究。司马成真以老庄子等道经学说为基础,吸收儒家正气和佛教禅定教义,系统阐述道教修身学说,自称"< /span>如何安静地坐下来忘记"。他认为"心是道的工具"。所以修道的关键在于修心,修心的关键在于静心除恶;只为消除一切对外物的欲望,确保心不在"外在",以便保持内心的安静。他说:"心是全身的主宰,神的主宰,平静产生智慧,运动变得微弱。 "这意味着,"安静"是智慧的源泉, span>"运动"是混淆的根源。他教人们移动并保持安静。具体方法是:"道教之初,要静坐,收心出境,居无定所,一无所有,进入虚无,你的心就和谐了。" ("坐下来忘记理论接受你的心”)。

为了引导人们到另一个精神世界,他必须首先引导人们准备一种宗教神秘的精神状态。所以求学道者"领心出国",在我心里< /span>" Nothing",任何思想活动都不允许发生,只有这样"< /span>河道"。司马成真主张"收心出国","< /span >安静产生智慧",但它并不完全反对运动,完全与其分离。他说:"如果你保持专注,你仍然有一些东西,它没有任何意义。"这个就是说,如果是和尚,考虑出国不要任何东西)作为唯一的任务,不要考虑,< span>"持之以恒,持之以恒",我不要别的东西,坚持就行 (hold) 到""作为一个思考的对象,这仍然有一个对象(Something) 而不是排除对象。只要有对象(have),主修的目的就达不到。这将"筋疲力尽""反对一种疾病"

他认为应该做到"心与它无关,它必须不动。这是真三昧的基础,以此为定,心与精进,长益轻。以此为经验,才能知恶与正。"< /span>(“坐下来忘记理论.接受心脏”)他教人们经常这样做,这样他们就可以什么都顾不上,而且也并非全是轻率。为了达到这种宗教修炼的状态,必须防止三种偏见: 第一种偏见是"盲目判断"< /span> 避免使用极其不自然的方法强迫头脑失去思想,总是切断意识;第二种偏向是断善恶念,不生善念,不生恶念,让心自由飘荡,让心自由动,我对定力感兴趣;第三种偏见是无知沉默寡言,什么都做,认为"wuye" .

司马成祯认为,要想得到应有的回应而不被事物所累,必须"坐忘记"坐下来忘记" span>",< /span>"放松心情"。后来宋代学者程昊提出了"定性"理论,以及司马承祯的理论"定性" span>"坐下来忘记""记住你的心span>"很近。程豪教人"质的"也是一种保持人的精神状态平静的状态,一点也不.对某事作出反应,不是对某事作出反应,而是不返回。司马承祯的"

文章来源:《哲学研究》 网址: http://www.zxyjzzs.cn/zonghexinwen/2021/0709/959.html



上一篇:意大利灯具 洋溢着“光线定制”的设计哲学理念
下一篇:阴阳哲学探索系列之一百零四十三(以闷闷和察

哲学研究投稿 | 哲学研究编辑部| 哲学研究版面费 | 哲学研究论文发表 | 哲学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哲学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