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以会通中西构建原创性哲学体系(5)

来源:哲学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是具有“吾道一以贯之”的有机统一性。“万有相通”的哲学体系是存在论、真理论和境界论的有机统一体,是一个开放包容、不断发展的理论。在此基

一是具有“吾道一以贯之”的有机统一性。“万有相通”的哲学体系是存在论、真理论和境界论的有机统一体,是一个开放包容、不断发展的理论。在此基础上,张世英创造性地阐述了真善美之间的相通与不同:一个事物只有在万有相通或万物一体中,只有在事物的普遍联系中,才能被我们认知,就此而言,它是真;万有相通或万物一体能够使人产生同类感与使命感,就此而言,它是善;一个在场的事物,能够通过人的想象,显现出不在场的事物,使人玩味无穷,就此而言,它是美。他进一步把这种有机统一性概括为四句话:整体观物曰真,民胞物与曰善,意在象外曰美,三者的总根源在万有相通。

二是具有融贯古今、会通中西的宏大视域。张世英精通英语、德语,在西方哲学史与现代西方哲学研究上有很深造诣,同时熟谙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要经典、具有深厚的古诗文功底,这使得他所建构的哲学体系具有“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深厚历史底蕴以及融贯古今、会通中西的宏大视域。诚如中国哲学史家张立文所言:“张先生既懂西方哲学,又懂中国哲学。”“张先生从小就对中国古典的经典著作有很好的了解和背诵,从小就有汉学的培养和熏陶……同时,他对于现代的东西也非常通,可以说是古今通。”

三是具有“六经责我开生面”的原创性。在建构自己的哲学体系过程中,张世英借鉴了中西哲学史、美学史上诸多名家大家的思想观点,但他绝不只是简单复述与介绍这些思想观点,而是对其进行充分消化吸收,将其有机融入自己的思想理论中,从而实现了“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的有机统一,使自己的哲学体系彰显了“六经责我开生面”的原创性。著名美学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叶朗认为:“张先生对超越主客二分的‘万物一体’的哲学阐述,这对于我们突破美学研究的旧的思维模式,对审美活动(美和美感)获得一个新的理解有重大的启发。”

4.“四境界”说:探求理想人格建构和中华文化发展新方向

张世英不单纯是书斋里的学者,他的哲思有着强烈的现实关怀。在西南联大求学时,他的老师闻一多就鼓励他要“走出象牙塔”,这成为他治学和为人一生的遵循。在他的“问题域”中,不但有对“中国哲学应向何处去”的学术关怀,而且有对祖国、民族和人民的现实关怀。作为其哲学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四境界”说,就是他就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人格建构和中华文化未来发展之路提出的富于洞见和前瞻性的学说。

张世英认为,个人的精神境界,按其实现人生意义(价值)高低的标准和人生在世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四个等级:第一个等级,即最低的境界,是“欲求境界”,人在这种境界中,只知道满足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欲望,其与世界的关系属于“原始的不分主客”的关系;第二个等级是“求实境界”,在这一境界中人与世界的关系属于“主—客”关系:人有了自我意识,能分清我与物、我与他人,能把自己当作主体,把他人、他物当作客体,要求理解外在的客观事物(客体)的秩序或规律,体现了一种科学追求或求实的精神;第三个等级是“道德境界”,人们在追求科学和社会化的进程中,逐渐领悟到人与自然物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对于人与人之间相通的领悟,很自然地使人产生了“同类感”,即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从而也产生了道德意识,在这一境界中人与世界的关系仍然属于“主—客”关系;第四个等级是“审美境界”,它包摄道德又超越道德、高于道德,在这一境界中人与世界的关系属于“高级的主客融合”关系:人们处于与世界融合为一的自然而然的状态,其行为必然合乎道德,必然做道德上应该之事,但他是自然地做应该之事,而无任何强制之意,自然在这里就是自由,相当于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在厘清人的四种精神境界的基础上,张世英进一步分析了个人精神境界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他认为,如果说境界一词只是指个人的精神境界,那么,文化则是指一种社会、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一种社会、一个民族的文化是由它所属的成员的个人境界构成的,离开了个人的精神境界,所谓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就是空无内容的。同时,个人的精神境界又是在他所属的社会文化、民族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既受自然环境、自然条件的制约,更受文化环境的熏染。对于个人而言,上述四种境界往往同时具有,但其比例关系在不同人身上有不同的表现:有的人以这种境界占主导地位,有的人由另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相应地,一个民族、一个时代,可以是这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另一个民族、另一个时代,可以是另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例如,有的民族和时代的文化以科学的“求实境界”占主导地位,有的民族和时代的文化则以“道德境界”或“审美境界”占主导地位。

文章来源:《哲学研究》 网址: http://www.zxyjzzs.cn/zonghexinwen/2020/0929/444.html



上一篇:【酒精哲学】有时候,葡萄酒或许不再是“重点
下一篇:哲学家帕斯卡的贡献有哪些

哲学研究投稿 | 哲学研究编辑部| 哲学研究版面费 | 哲学研究论文发表 | 哲学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哲学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