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关注智慧化时代背景下的逻辑学研究

来源:哲学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如今,社交方式的变革改变了论证发生的场景和频率,也引发了人们对推理和论证的重新思考。近日,“智慧化时代背景下的逻辑与论证”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大学举行,与会学者就真实

如今,社交方式的变革改变了论证发生的场景和频率,也引发了人们对推理和论证的重新思考。近日,“智慧化时代背景下的逻辑与论证”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大学举行,与会学者就真实论辩现象和智慧化时代背景下的智能论辩行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


在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主任黄华新看来,应继续秉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逻辑理念,关注“从科学中来、到科学中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大逻辑观,让逻辑的大道越走越宽。

谈及论证的评价和论据的选择,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教授梁庆寅认为,相较形式逻辑所关注的“有效的论证”,非形式逻辑所关心的“好的论证”要求可以不从逻辑有效性上去检查,因此在评价上更为复杂。

借鉴当代科学逻辑的研究范式,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张建军提出,论辩逻辑研究的主旨应当是系统探究实际论辩中的逻辑应用方法论,尤其是探究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方法论模式与程序,真正做到“化理论为方法”,把握论辩逻辑的合理定位与发展方向。

南开大学哲学院教授翟锦程回溯了亚里士多德的研究进路、莱布尼茨的形式论证以及20世纪70年代之后一些更复杂的形式理论。他提出,应从逻辑学的角度看论证理论的进展与演进方向,寻找研究论证理论的新路径。

古代中国产生了一系列富含逻辑色彩的经典著作。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杜国平认为,《大学》《中庸》就是经典的论证篇章,其在明确概念、准确判断等方面已有一些相对固定的方法,而且在论证方法和论证结构等方面呈现出较为清晰的模式。

谈到溯因推理和创造性思维的联系,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金立认为,随着智慧化时代对创新意识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公众对逻辑学尤其是非形式逻辑在创造性思维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寄予厚望。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晋荣东在皮尔士、图尔敏、希契柯克等学者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推理担保机制”概念。他认为,推理担保机制能够保证从前提中合理得出结论的推理形式、原则或程序。这方面的研究将有助于阐明中西方逻辑的各自特点,有助于深化对“逻辑与文化”论题的理解。

日常生活中的真实论辩丰富多彩,为理论研究提供了天然的素材。法律是将论证体现得最为充分的领域之一。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教授熊明辉基于诉讼情形,提出一种称为“证据博弈观”的新证据观。他认为,证据的选择和呈现序次的不同均会导致裁判结果的差异。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孔红从司法论证角度比较了涵摄论证、类比论证、反面论证这三种论证模式在法律规则适用性方面的不同侧重。孔红认为,根据案件事实类型与法律规则的相似、从属和未定关系,不同的论证类型需要在逻辑方法层面进行澄清。

展望未来逻辑学的发展,张建军以论辩理论为例,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确立求真的价值取向。逻辑追求真理,任何成果的取得都应以其在逻辑学科及社会层面发挥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为指向。二是注重逻辑基础理论的方法论研究,论辩逻辑、论证理论等都可以引入当代“科学逻辑”的研究范式。三是在学习借鉴国外优秀理论的基础上,立足自身独有的文化传统和思想财富,形成贯通中国古代、近现代和当代的逻辑脉络,不断增加自身的学术积累。

会议由中国逻辑学会语言逻辑专业委员会主办,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承办。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曾江 黄略

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官方微信公众号cssn_cn

文章来源:《哲学研究》 网址: http://www.zxyjzzs.cn/zonghexinwen/2020/0916/385.html



上一篇:心理哲学——诗话:我不相信天是无边的
下一篇:行政哲学研究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理论贡献

哲学研究投稿 | 哲学研究编辑部| 哲学研究版面费 | 哲学研究论文发表 | 哲学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哲学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