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坤鹏论儒家思想不是哲学道家为什么倡导摒弃名(3)

来源:哲学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这个如何理解? 你可以现在开始注意观察自己的思想,看看是不是这样的规律:当看到某件事时,你的思想一般会出现,这件事如何做才是正确的想法,

这个如何理解?

你可以现在开始注意观察自己的思想,看看是不是这样的规律:当看到某件事时,你的思想一般会出现,这件事如何做才是正确的想法,这些想法是善的,而非恶的。

那么对于仁、义、理、智、信,就是去做那些我们认为是仁、义、理、智、信的事情,只要将理转化为行动,即可生善。

朱熹认为,心是性和情一体化的产生,理存在于性中,通过专一地研究学问和收敛身心的静坐就能达到圣人境界。

王阳明认为,理就存在于心中,端正人心即可明理,知行合一就能悟得自身之理。

这里有两个关键点:

第一,正心即可明理:因为天为我们的心带来了与万物应有状态融为一体的良知,所以人心中具有良知,因此能够知理。

就像人们知道偷窃、抢劫、贿赂等事,都是错误的,这就是良知。

王阳明将人发挥良知,端正万物称为致良知,也就是要在日常的各种情况下实践自己心中的善行。

第二,知行合一:朱熹重视学识,王阳明则认为无论知识多么丰富,如果不去实践它,就毫无意义,不是真正的知识,真正的知识都伴随着行动,相辅相成。

朱子学和阳明学,不仅对中国影响深远,对日本的知识分子也产生过巨大影响,德川幕府为了维持封建统治,直接将朱子学奉为官学,而阳明学的知行合一精神却成了倒幕运动的内在支柱——不光要说要喊,更要行动。

三、为什么道家思想倡导摒弃名利?

在《心斋坐忘 唯道集虚》中,坤鹏论讲了道家思想,特别是庄子的心斋坐忘,唯道集虚。

同时强调,不管是老子,还是庄子,“遵道”的核心在于摒弃名利,有些朋友对此还有疑问。

这一核心也是老子经过了缜密的演绎逻辑推断得出的。

儒家从正面肯定人间一切价值。

相信只要教育和政治配合,人的向善本性就能因势利导,最终达到“正德、利用、厚生”的幸福境界。

可是,现实并非如此,自从有了社会,人世间的混乱与冲突就从来没有消弭过。

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老子认为,应该先找出天下混乱的原因,才能设法对症下药。

天下为何混乱?

一切问题都出在人的认知和欲望。

当人为了生存而必须认知万物并加以区分时,区分也带来了价值的贵贱之别,由此引发了人的欲望。

比如:路边的石头不值钱,人们连瞧都不瞧,但是,黄金却令人趋之若鹜。

人有理智,既可以认知,也可以选择。

如果认知局限于“区分”,就难免由于“物以稀为贵”的观点,人心怎能不乱?于是就会选择巧取豪夺,与别人从事各种竞争、斗争,以至于战争。

在这个过程中,人消耗了生命能量,又因为少,不是得不到,就是得到的又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接着便是困扰和痛苦。

因此,有了人,世界就有了灾难、罪恶与痛苦。

但是,我们与万物一样,常在变化之中,所以都是相对而有限的真实。

即使做到了贵为天子、富甲天下,最后还是要放下一切,两手空空地离开。

如何化解?

老子认为起始源于人的认知,解决的办法自然就是提升认知水平,从而超越以“人”为中心的思考模式,不从“人”的立场去观察,升华为从万事万物的法则与规律——道的立场俯视。

因为,万物变化,而道永恒不变,所以道不是万物,道在万物。

老子将人类的知分为三个层次:

以知为区分;

以知为避难;

以知为启明。

首先,要将认知水平从“区分”,提升到“避难”的层次。

因为人的认知能力首先表现为“区分”,如果能够发现“区分”有所不当,并且从个人经验和历史故事中得到教训之后,就可以设法将认知能力提升到“避难”的层次,都说趋利避害,关键不是先兴利,而应先保障自己,避难。

如果明白了吉凶祸福的道理,那么就能避开一切灾难。

祸福的道理又是什么呢?

“轻诺必寡信”、“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既然福祸相互依存,又何必纠缠于世间的名利权位呢?

老子倡导“无患,无尤”,“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生久视”。

接着,认知能力可以更上一层,从向外区分与向内衡量,提升到主客合一,不再执着于自我,以“道”的立场来观照一切。

这时产生“启明”,也就是觉悟。

觉悟就是从“道”的角度来看待一切,道我一致,由道观看一切,洞识芸芸万物,各归其根,无为胜于有为,甚至,无为就是无不为了。

文章来源:《哲学研究》 网址: http://www.zxyjzzs.cn/zonghexinwen/2020/0911/371.html



上一篇:铜仁市第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拟获奖成
下一篇:2020年教育部哲学社科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评审

哲学研究投稿 | 哲学研究编辑部| 哲学研究版面费 | 哲学研究论文发表 | 哲学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哲学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