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身体美学视域中的休闲哲学研究 ——第四届“(3)

来源:哲学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2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四、探索超越西方休闲哲学和身体美学的可能路径 近年来,有关原创性的言说不绝如缕,展示了当代中国学术的超越姿态。在进入学界之初,中国当代休

四、探索超越西方休闲哲学和身体美学的可能路径

近年来,有关原创性的言说不绝如缕,展示了当代中国学术的超越姿态。在进入学界之初,中国当代休闲哲学和身体美学的倡导者就致力于探索超越西方话语的可能路径。在这次研讨会上,学者们继续就相关话题进行了对话。

在大会发言中,浙江师范大学的李震对梅洛-庞蒂的身体思想进行了梳理。他认为,梅洛-庞蒂的美学思想及思想方式都奠基于其身体哲学基础上,而知觉、身体、肉性这三个概念最能体现其理论特征。他提出,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的发展脉络是从知觉入手,然后走向身体主体,最后投向世界的基质。由此出发,他阐释了梅洛-庞蒂身体现象学的含混性特征,认为这恰恰意味着中国学者可以超越这位西方大哲,建构更加明晰、彻底、自洽的身体美学话语,并进而为休闲哲学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陕西学前师院的房玉柱提出,伊格尔顿的《美学意识形态》包含着丰富的身体美学思想,一方面是作为权力话语的身体,另一方面身体又是一种政治想象。美学意识形态的身体,一方面具有审美性,另一方面具有意识形态性。不过,在论述两者的关系时,伊格尔顿并没有提供清晰的阐释。相比之下,中国的身体美学和休闲美学则已经标画出完整的理论构架。

在为大会进行总结时,深圳大学美学研究所所长王晓华教授认为,身体美学传入中国后,呈现出超越西方话语的态势。借助身体美学研究,中国学者追问审美主体性问题,推动从精神主体观到身体主体观的转向,呼吁美学踏上“身体-生活世界”的归家之旅。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重身传统、实践理论、唯物论话语都被整合到创造性的进程中,身体美学和休闲哲学的的中国学派则因此廓然成型。

2018年7月23日,浙江大学亚太休闲教育研究中心、深圳大学身体美学研究所、湖北理工学院华中休闲文化研究中心、九江学院等共同主办了第四届“中国休闲哲学论坛暨身体美学专题会议”。与会学者们在这个丰盈的文化空间聚集,探讨身体与休闲、生态、日常生活的关系。论坛围绕“从学科定位到研究范式”“探究身体美学与休闲美学及其他学科关系”“勘探传统文化中的身体美学思想”“敞开超越西方身体美学的可能路径”四个方面展开。一、从学科定位到研究范式:身体美学视域中的休闲哲学研究自2017年9月份在深圳大学召开第一次身体美学高端论坛后,身体美学的影响力日益拓展,成为当前美学研究的显学。正是由于身体美学的影响日益扩大,浙江大学亚太休闲教育中心与深圳大学身体美学研究所、湖北理工学院华中休闲文化研究中心、九江学院决定共同举办一次跨学科的会议,探讨在身体美学视域中进行休闲哲学研究的前景。在两天的讨论中,与会学者从学科定位和研究范式等角度阐释了相关问题。深圳大学身体美学研究所所长王晓华教授认为,此次论坛是一次具有开创性的会议。它发生在休闲哲学、生态美学、文化研究的交叉地带,涉及我们安身立命的出发点、根基和目的。这个交叉地带就是身体美学,而后者正在中国增殖为一种具有使命意味的话语实践:不仅推动感性学向身体学回归,而且引导芸芸众生走上归家之路。他提出,根据现代生物学、神经心理学、生态学提供的线索,中国身体美学建构者越来越坚信:人就是感性的、此在的、生产性的身体,生存的目的地就是我们出发的地方。遗憾的是,上述事实在很多时候还被遮蔽和抹杀,无数个体还没有真正与自己相遇。致命的无知依然支配着芸芸众生,涉及自我的蒙昧仍旧是尚待克服的精神状态。他认为,身体美学研究并非仅仅是一种学术实践,而是事关自我认识和终极救赎的文化规划。南通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所所长、南通市评论家协会主席范钦林教授认为,身体美学的提出与研究与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有着某种语境的相似。他提出,中国学者较多关注身体美学本身,而对于身体美学与实用主义哲学的关系,特别是身体美学对于感性的呼唤、对于推动美学理论框架的改变方面关注并不太多。他指出,王晓华的《身体美学导论》作为中国身体美学第一本论著,其理论意义及理论的创新意义都不容低估,这本专著并没有沿着舒斯特曼的实用主义的感性美学和其要建立身体美学学科的提议这一路线前行,而是选择了一条以解构传统美学身心分离、建构身心合一的美学的理论路径,是运用精英主义的思辨的方式去解构精英主义的美学传统,因此王晓华的身体美学研究依然是元美学研究。他认为,王晓华的身体美学研究为中国元美学研究的“身体化”取得了不错的国际化与空间,也为元美学研究的“身体化”建立了重要的基点。贵州大学方英敏教授认为,当代身体美学研究中身体美学的定位可以概括为两种,一种是把身体视为审美对象,一种是把身体美学作为范式革命。王晓华是把身体美学作为范式革命的坚定推动者,并因为他的研究而使此定位凸显出来,成为一个不得不认真对待的话题,这是王晓华身体美学研究的学术贡献。方英敏认为,身体美学的革命对象是“意识美学”,然而,身体美学无法否定意识美学的两条基本原则:“不凭任何厉害计较”“不涉及概念而有普遍性”,因此,身体美学很难挑战意识美学,故而身体美学无法作为范式革命。二、探究身体美学与休闲哲学及其他学科的关系身体美学虽然是新兴学科,但与休闲哲学和其他学科具有深层联系。正是由于身体意识于现代性乃至后现代语境中逐渐兴起,休闲活动才逐渐升格为文化现象,而对它的哲学研究又反过来推动了身体美学的建构。为了揭示这种具有辩证意味的学科间性,参加本次会议的专家从各个角度探讨了休闲、审美、日常生活中的身体学,话题涉及生态美学、生活美学、生命美学、现象学、传统美学等。浙江大学庞学铨教授认为,主观事实是鲜活生动的主观感受到的事实,是当下发生和被感知着的,具有鲜明、生动、紧凑的现实性。新现象学是建立在主观事实基础上的主体性哲学。他指出,人自身所能直接感知到的知觉经验是切身性经验,具有切身性的身体触动状态叫做身体性。要理解休闲体验,就必须抛弃传统的二元论哲学观点,用新现象学的视角去理解。浙江大学潘立勇教授认为,王阳明“知行合一”所强调的事上功夫,使其心学美学内在地导向了“行动美学”,其主旨是突出艺术和美学的美育功能,甚至将美学等同于美育。“行动美学”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着重于个体自身“事上磨练”的审美实践,旨在使个体在“知行合一”“身心合一”的审美实践过程中完成自身道德审美人格的建构,可以称之为“以审美实践成己成圣”;二是着重于对他人和群体“随事尽道”的审美教育,旨在使他人和群体在“移风易俗”“随事尽道”的审美教育过程中完成社会道德审美规范的建构,以及社会理想人格境界的化育,可以称之为“以审美教育成人成物”。来自台湾淡江大学的黄逸民教授提出,在后现代“虚拟超现实”世界中,身体“消失在网络数据中”,成为“后身体”,成为符号,成为“拟像式”存在。在后现代情境中,我们已完全虚拟他者,真实的自然与身体已经蒸发了。此外,他还提到了福柯所说的“温驯的身体”和德勒兹提出的“暧昧的身体”,对其进行了剖析。他引用生态学者海瑟的观点指出:在科技时代,世界将成为“虚拟与现实的建构”,身体与拟像身体影像成为一体的两面。自然风景将逐渐被“媒体风景”所取代,地方感也消失于全球拼贴的空间中。海瑟主张“跨身体”,认为人的身体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环境的自然也不是一个没有生命空洞的空间,反而有许多肉身的存在,有其能动性。清华大学宋丽丽认为,身体在美学发展过程中遭遇被缺席和被不在场的境遇,而身体是生命的载体,脱离载体的生命犹如无根之水、无本之木,要么是无可持续而言,要么是虚无缥缈、居无定所,美学也就与生命渐行渐远。实践身体美学是身体美学的三个维度之一,它把身体本身作为文本内核,使美好生活的美学目标与健康身体重合,通过身体的训练与考量,重新建构生命意义上的自我认知与自我关爱,也就是对健康生命自在的美好生活的建构。山东师范大学刘蓓教授认为,女性的休闲活动可以是脱离男权社会限制而相对自由发展的,成为女性为自己争取权利的方式。瑜伽强调内修和身心双修的活动本来就是无特定性别规定,因此可以成为女性摆脱男权文化影响的方式。但是背离瑜伽根本宗旨的商业推广和庸俗化认识,又将会使具有深厚哲学底蕴的瑜伽文化引向错误的发展方向。浙江理工大学李桂生教授提出,行为艺术作为一种表达个人不满、反抗、乃至绝望的方式,在中国具有悠久的传统。身体的直接出场,是在其他方式失效之后的“最后一搏”,因此在本质上具有悲壮的色彩。但是肉身能否承受行为艺术者加于其上的光辉使命呢?行为艺术的焦虑症是身体的焦虑症,当人工智能进步,智慧不需要依凭身体而存在时,行为艺术可能就是人类创造的最后的艺术。常州工学院朱鹏杰博士认为,近年来中国生态电影在文化和地缘上都呈现出强烈的在地性特征。在地性指生态电影与电影所表现的环境、民俗、语言之间的依附关系,生态电影与所表现的风景有互指关系,选择性地表现地方民俗、有限度地使用“方言”。在地性关注生态电影对于地方的展示和传播,进而成为塑造地方的力量。三、勘探传统文化中的休闲哲学和身体美学思想休闲哲学和身体美学虽然是新兴学科,但有源远流长的学术谱系,而后者提供了一个支撑它们生长的语境。在这次会议上,与会专家力图勘探传统文化中的休闲哲学和身体美学思想。扬州大学姚文放教授认为,舒斯特曼虽然提出了身体美学概念,但他的思想还有很大的局限。譬如,他对于中国古代身体美学思想的了解还不是很全面。在姚文放教授看来,泰州学派王艮的“尊身论”思想证明了中国古代身体美学思想的丰富性和彻底性。相比于舒斯特曼,王艮的“尊身论”具有思辨性、分析性、系统性,可以为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提供支撑和启发,甚至展示了超越它的路径。杭州师范大学李庆本教授提出,“非二元性”展示了中国禅宗与身体美学理论之间的共通性。以《山居秋暝》的翻译为例,他阐释了中国古典思想与西方后现代思想的相通性,证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资源,可以支撑当下的身体美学和休闲哲学建构。山东师范大学周均平教授认为,身体美学的研究忽视了一些问题,比如中西对身体的不同理解及其美学呈现,他就中西身体观的表面差异和深层成因进行了阐释,对身体美学和中国美学精神、季羡林先生的中国美学向何处去的思想也进行了阐发,强调后者对我们建构休闲哲学和身体美学都具有重要意义。四、探索超越西方休闲哲学和身体美学的可能路径近年来,有关原创性的言说不绝如缕,展示了当代中国学术的超越姿态。在进入学界之初,中国当代休闲哲学和身体美学的倡导者就致力于探索超越西方话语的可能路径。在这次研讨会上,学者们继续就相关话题进行了对话。在大会发言中,浙江师范大学的李震对梅洛-庞蒂的身体思想进行了梳理。他认为,梅洛-庞蒂的美学思想及思想方式都奠基于其身体哲学基础上,而知觉、身体、肉性这三个概念最能体现其理论特征。他提出,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的发展脉络是从知觉入手,然后走向身体主体,最后投向世界的基质。由此出发,他阐释了梅洛-庞蒂身体现象学的含混性特征,认为这恰恰意味着中国学者可以超越这位西方大哲,建构更加明晰、彻底、自洽的身体美学话语,并进而为休闲哲学提供理论上的支持。陕西学前师院的房玉柱提出,伊格尔顿的《美学意识形态》包含着丰富的身体美学思想,一方面是作为权力话语的身体,另一方面身体又是一种政治想象。美学意识形态的身体,一方面具有审美性,另一方面具有意识形态性。不过,在论述两者的关系时,伊格尔顿并没有提供清晰的阐释。相比之下,中国的身体美学和休闲美学则已经标画出完整的理论构架。在为大会进行总结时,深圳大学美学研究所所长王晓华教授认为,身体美学传入中国后,呈现出超越西方话语的态势。借助身体美学研究,中国学者追问审美主体性问题,推动从精神主体观到身体主体观的转向,呼吁美学踏上“身体-生活世界”的归家之旅。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重身传统、实践理论、唯物论话语都被整合到创造性的进程中,身体美学和休闲哲学的的中国学派则因此廓然成型。

文章来源:《哲学研究》 网址: http://www.zxyjzzs.cn/qikandaodu/2020/1221/632.html



上一篇: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中国近现代哲学研究
下一篇:油灯前的作者(评论) ——巫宏振短篇小说印

哲学研究投稿 | 哲学研究编辑部| 哲学研究版面费 | 哲学研究论文发表 | 哲学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哲学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