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论古琴与哲学的传承关系(2)

来源:哲学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七、八两段,轻舟已过,势就徜徉。时而余波激石,时而漩洑微沤。洋洋乎,诚古调之,希声者乎。 水,作为大自然中最普遍的物象和生命之源,孕育和

七、八两段,轻舟已过,势就徜徉。时而余波激石,时而漩洑微沤。洋洋乎,诚古调之,希声者乎。

水,作为大自然中最普遍的物象和生命之源,孕育和滋养了中国古典哲学。在《论语》中有无数有关于水的言论;老子的《道德经》更是在第八章写道:“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在老庄哲学中,“水”被看做“几于道”。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道”的探求从未停止过。“几于道”的水更是被人们所推崇。从而衍生出了无数种类的作品,文学上、绘画上、音乐上无一不有水的影子。《流水》更是音乐作品中的翘楚,以古琴“中正和平”之声弹奏“七十二滚拂”之技巧融入“天人合一”之境界,完成了与“上善若水,故几于道”的完美契合,也就有了朱权的“志在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

孟子对水也有诸多观点。《孟子·告子章》中:“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天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也。”孟子将人性比作水流,用水的意象表述自己的思想。水流无所谓东西却始终向下流无有绝断,《流水》中的滚拂段不正是对于此句最好的诠释吗?可见琴曲所传承的哲学可以如此直观,儒家将自己对水的理解以及从水中所悟到的真理通过琴曲的方式传承下来。

想必伯牙子期的故事都已耳熟能详,子期的一句“善哉,洋洋兮若江河”道出了《流水》的真谛,这难道不是音乐传承哲学的最好证明吗?也正是如此,伯牙将子期视为挚友,这才有了这段流传至今的知音佳话。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流水》此曲对于哲学的发展与传承有着不能忽略的作用,无论是儒家“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哲学思想还是道家“上善若水”“天人合一”哲学思想,都在一曲《流水》中有所体悟,并且如果演奏者能够进入“天人合一”境界来弹奏《流水》,则更是使其中蕴涵的哲学思想跃然于音符之上,让人们如今不仅能够通过古琴音乐来感悟先贤的哲学思想,更能通过音乐更好地理解这些思想。

三、总结

综上,古琴通过它“奇、古、透、静、润、圆、清、匀、芳”的音色,传承了无数先贤的哲学思想。可见古琴音乐和哲学是密不可分的,通过研究古琴音乐和哲学的起源,可以发现无论中外哲学都是由神学演变而来,并且都有古时人们对于“生死”的恐惧而引发的对于世界的思考。音乐在那个时候则作为古人沟通天地的方式而出现,原因也正是由于“生死”,所以古琴在上古时代就作为承载那时“哲学”的乐器而存在。之后无论是古琴的形制还是环境的“移情”,都说明了古琴本身具有极其深邃的哲学思想。最后的《流水》则具体地阐释了古琴所传承的一些哲学思想,比如儒家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道家的“上善若水””天人合一”,这一切的一切无不说明了古琴音乐对于传承我们古老的哲学思想的重要性。古琴音乐是众多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大胆假设,大凡音乐大都传承着或多或少的哲学思想,所以音乐表达着哲学传承着哲学也是无可厚非的。这些通过音乐流传至今的哲学,必将在今人的智慧下历久弥新。

[1]徐凤林.洛谢夫的音乐哲学[J].俄罗斯学刊,2011(6).

[2]王瑾.哲学思维方式的应用——我读《纯音乐:音乐体验的哲学思考》[J].黄河之声,2011(11).

[3]陇菲.有关“音乐哲学”[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5(1).

[4]刘庆.音乐的认知与情感——读《纯音乐:音乐体验的哲学思考》[J].大众文艺,2013(1).

[5]张鹏远.浅析“音乐哲学”与“音乐美学”的关系[J].艺术探索,2006(S2).

[6]易存国.琴韵风流[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0.

文章来源:《哲学研究》 网址: http://www.zxyjzzs.cn/qikandaodu/2021/0707/956.html



上一篇:中国画笔墨意蕴的表现探析
下一篇:审美范畴气象的生成与内涵

哲学研究投稿 | 哲学研究编辑部| 哲学研究版面费 | 哲学研究论文发表 | 哲学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哲学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