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国漫电影姜子牙中所展现的哲学理念(2)

来源:哲学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正如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所言,去评判一件事的善恶,要从动机和效果两个方面去折中思考。如果一味地想要追求“至善”,而忽略掉做这件事而可

正如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所言,去评判一件事的善恶,要从动机和效果两个方面去折中思考。如果一味地想要追求“至善”,而忽略掉做这件事而可能导致的不好的结果,那这件事就不再是善。就如姜子牙只囿于眼前妲己这一人,忽略了可能将会遭殃的万千百姓,那么这种“善”就是应该被斩掉的。然而相对的,对于元始天尊来说,他想要尽快将百姓从纣王的惨无人道的统治中解救出来的初衷,自然也是好的。但减少百姓苦难的手段,却是令人诟病的。对于妲己的惨剧,元始天尊也必定是需要负责的。

去鉴别一个行为的善恶尚且如此困难,那么去判断一个人的善恶又如何能一言概之呢?

例如秦始皇,他无疑是伟大的,统一了六国和度量衡,更是要求书同文,车同轨。种种功勋,为中国封建社会奠定了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然而,在这其中,他实施了焚书坑儒,要求百姓建造阿房宫等等暴政。这样一位皇帝,又该如何判断他的善恶呢?

如此看来,去评判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简直难于登天。因此,不妨丢掉去评判整个人好坏的刻板要求,转而去细细品味他做的每一件事。去掉刻板的枷锁,才能平心静气地去看待每一个人和事。

三、崇有论与贵无论的交锋

究竟如何才算是救了这天下苍生是《姜子牙》留给观众去思考的命题。

同时,对于苍生,到底是所有人,还是大多数人的不同的定义,也是姜子牙与元始天尊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这其中的渊源便似崇有论和贵无论般相互联结。如《列子·杨朱》中记载的,“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人人不去牺牲,那么大家都无异于天下,天下自然也就太平了。更有庄子所主张的无为而治:君王什么都不去干涉,那么臣民便不会受到干扰,自然人人向善,天下也就大治。这便是魏晋玄学所主张的贵无论。而元始天尊所崇尚的却是崇有论——他认为,需要人为的干涉,即让狐妖附身于妲己加速商朝的覆灭,才能解救天下的黎民百姓。想要得到期望的结果,就应该去奋斗、去争取。然而获得所谓期望的结果所付出的代价却是姜子牙所不齿的。也因此,在妲己牺牲之后,姜子牙斩断了天界与人界唯一连接的通道——天梯。没了天梯,人界也就再无天界庇护,这也因此彰显出姜子牙“贵无”的思想——不想再让凡间被神界操纵、欺骗、牺牲,就顺其自然,让凡界的人类自己去生活吧。相对的是,没有了天界庇护,人界也就践行着崇有论的理念。神仙消失了,人类祈祷的愿望不能再凭借神仙去实现,那么就主动去争取吧。

于是,凡间便出现了一个个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圣人。然后,人们设定了道德标准,创造了法律准则。一个为人情世故制定了标杆,一个为人类社会奠定了底线。

这样的结局,究竟是姜子牙对,还是元始天尊更胜一筹?是贵无论好,还是崇有论棋高一着?问题的答案自然是无从定论。往往针对事物都需要具体事情具体分析,没有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世间万物的大统一公式。

由此可见,无论是结果论与义务论,善与恶,还是崇有论与贵无论,硬是依靠“暴力拆解”“有你无我”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不尽如人意的。辩证地去看待问题,将两方不同观点互为镜鉴,可能才是真正通往成功的阶梯。

[1]边沁.道理与立法原理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59.

[2]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1645.

[3]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苗力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39.

文章来源:《哲学研究》 网址: http://www.zxyjzzs.cn/qikandaodu/2021/0707/954.html



上一篇:抽象雕塑创作之思空间事物情感哲学数理科技
下一篇:中国画笔墨意蕴的表现探析

哲学研究投稿 | 哲学研究编辑部| 哲学研究版面费 | 哲学研究论文发表 | 哲学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哲学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