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关于当代中国发展的哲学反思(2)

来源:哲学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四、从哲学的角度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凸显。无论哪个国家都会面临生态环境问题。发展与环境问题是突出

四、从哲学的角度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凸显。无论哪个国家都会面临生态环境问题。发展与环境问题是突出的矛盾问题,要协调好发展中的问题,发展不能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进行工业化与城市化建设,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极大刺激了经济领域。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虽然帮助我国快速发展起来,但是却忽略了对社会发展规律的遵循和对生态环境的科学认识,忽视了生态文明建设,忽视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发展的终极目的就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既要发展,又不能破坏环境,这是一个矛盾的主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唯物主义的体现。生态问题是人与自然的问题,只有确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思想,才能为生态文明观的确立提供理论来源。新时期的主要矛盾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方面,必须科学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以绿色发展为导向。遵循科学发展观,处理好发展中的各种矛盾问题,坚持人的主导地位,发展才能可持续,这也体现了可持续的发展理念。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全面的发展观,注重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的全面建设与发展,防止片面化发展。

五、运用哲学思想解决发展中的各种矛盾

唯物辩证法对物质和意识的认识分得很清楚,物质决定意识形态,物质是基础,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相对应的就是主客观的问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意识形态符合客观物质基础,做到两者相互统一,直面发展中的问题与不足,不断自我革新与进步。新中国成立70 多年来,矛盾无处不在,最初的矛盾是阶级矛盾,之后的主要矛盾就是完善现代化的工业国家与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农业为基础的生产方式之间的矛盾。通过分析主要矛盾,我国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由农转工,这是必然的,是单线性的。从另一个角度看,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生产力,经历农业和工业社会,也是单向性发展,并不是多方向性的发展。当时的历史环境,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为主要矛盾。在当前大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出新的重大论断,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的历史选择是依据历史事实和当时的发展力水平总结提出的,任何问题的处理,都必须以实际为依据,实事求是。同时也体现了唯物论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认识的不断发展、矛盾的正确论述,体现了当代中国正积极运用哲学思想处理发展中的问题。

总之,当代中国的发展,无论从哪方面看,无不体现了哲学思想,哲学的发展观指导着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这样的发展理念才是可持续性的、科学的发展观念。

[1]张师伟.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建构的焦点话题、主要议题及研究方法反思[J].岭南学刊,2019,(4):5-18.

[2]崔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教育哲学发展的影响[J]. 科技风,2019,(24):244.

[3]杨洪源.改革开放实践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2018 年年会”综述[J].教学与研究,2018,(12):104-106.

[4]梁媛.从哲学层面谈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J].青年与社会,2013,(33):327-327.

[5]程虹,高诗雅.新中国70 年经济发展质量:制度红利与人口红利的叠加效应[J]. 宏观质量研究,2019,7(2):1-29.

[6]张沁悦,丁林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自觉探索研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1(4):16-27.

[7]白银龙,舒盛芳.新中国成立70 年来中国对世界体育发展的贡献[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9,34(5):381-387.

[8]曾倩,吴航,刘飞.全球经济格局新特点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意义[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8):113-117.

[9]孙明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哲学基础及其当代价值[J].理论学刊,2018,(6):118-123.

[10]赵圣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哲学智慧[J].神州,2019,(15):257,259.

文章来源:《哲学研究》 网址: http://www.zxyjzzs.cn/qikandaodu/2021/0616/929.html



上一篇: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三个哲学维度
下一篇:医学与哲学年载文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哲学研究投稿 | 哲学研究编辑部| 哲学研究版面费 | 哲学研究论文发表 | 哲学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哲学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